返回 大秦:公子扶苏登基为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秦苏的帝道决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苏踱步走至大殿正中央。

    而那七位墨者,俱是站起身来了。

    为首的相里勤,向秦苏拱手揖礼道:“在下相里勤,乃墨家巨子,特此见过秦帝三世!”

    说罢,他还向秦苏鞠了一躬,不似先前在王绾面前那般气势逼人,所有的锋芒,皆已收敛。

    “不必客气!”秦苏双手虚扶,对那相里勤说道,“先生可知,如今大秦病在何处,可有与寡人共主天下,共建强秦之心?”

    “当然知晓,只是……草民不知道,该讲不该讲。”相里勤迟疑道。

    “但说无妨。”秦苏朝着相里勤温和一笑道,“我们不要怕说错,如果说错了,就一起讨论,直到有妥善的方案为止。”

    此话一出,一众墨者微微动容。

    他们看着秦苏那儒雅随和的脸庞,突然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大秦未来的希望。

    “大秦之弊病,在于六国旧地贵族与秦朝新贵!”相里勤语出惊人地说道,“子墨子还在世之时,为什么选择辅佐秦国,担任秦墨,而赵国的王想要给予子墨子以封地,却被他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此话一出,王绾与蒙毅都是微微动容。

    特别是那王绾,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衣裙下摆,那双苍老的手上青筋条条凸显。

    墨家巨子此番言论,实乃击中了要害!

    他有预感,接下来,秦苏与相里勤之间的对话,恐怕将会狠狠打了先前大秦一众高官的脸、改变接下来大秦的命运走向,甚至日后可以彪炳史册!

    而苦疾与相里红儿等六位墨者,皆是死死地盯着秦苏。

    他们嘴角微微向上一翘,仿佛胜券在握。

    他们料定,秦苏肯定答不上来,否则当初墨家就不会被逼着退出秦朝朝堂,甘愿在一介乡野之地,安心过上自己的小日子了!

    “巨子所言甚是。这是因为,始皇收天下之兵,将各地贵族聚拢在咸阳附近之后,虽然断绝了他们在各地造反的可能,然而这只是暂时的。

    “六国旧部,根本受不了秦律的严苛,这就等于是让一贯锦衣玉食的公子突然下放到地里面干活,他们也会叫苦不迭、甚至奋起反抗的啊。甚至是当今大秦朝廷三公九卿等各级官吏,又有多少不是原先六国旧地之人呢?

    “然而秦国,正是以严酷的法治闻名于世。秦律涉及了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农业、工商业还是整个国家的体制,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然而,其他六国,都不是如此,本质上,他们还是人治,并非法治!

    “何为法治?法律至上,一视同仁。何为人治?区分尊贵卑贱之别,君子方法,可以免刑;黔首却不能以仁义道德作为开脱。这就给贵族们钻了空子,法律成了工具,不管犯了什么法,最后只凭借父母官的喜好来定罪。

    “法治,可以兴邦;人治,只能走向灭亡。先周正是由于礼法有别于贵贱,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所以国家没有威信,自然人人都是满嘴仁义道德,而背地里却享受着周礼带来的特权制度。百姓不知道法律是什么,自然就会总以下犯上。可是儒者们却说,这是人们不遵守仁义道德结果,岂不是可笑的吗?

    “至于分封制度,那更加等于是将权力分封在各个诸侯与士族的手里,百姓却更加无法享有权利,久而久之,自然无法阻止大国征讨小国、盗跖作乱而百姓流离失所。这便是先周灭亡之祸!

    “至于我大秦,不管是孝公与商君变法,还是昭王与惠王,皆是因为依法治国而让国内安定、百姓朴实、衙门廉政,人人都忠诚而守信义,与古代圣王所治理的社稷,没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我大秦能够做到这点?大概是没有儒者高推圣人吧。庄子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若是像其他国家那样,天子与士大夫共主天下,士大夫代天牧民,那么只能壮大士大夫,让地方民强而国弱,最后大家就都不听天子的了。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失败的地方吧!”

    秦苏一番论述,让王绾与蒙毅瞠目结舌,彻底地呆愣在了原地。

    万万没想到,一向以仁义道德宽待百姓的公子扶苏,居然说出了这般逻辑严谨的法家言论。

    但他们又无法反驳,的确,大秦一统天下绝非偶然。

    若是没有当初,秦孝公与商君合力的变法,那么大

第21章 秦苏的帝道决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