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秦苏的帝道决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就没有一百五十年的昌盛国力,又怎么可能打败其他六国,进而一统天下呢?
而一统天下之后,似乎大秦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大秦了。
天下皆为大秦子民,可是,原先秦地百姓,早就习惯了遵守法律,上至官吏下至黎民百姓,不管是男女老少,全都口颂商君之法,人人行事都按照规章制度来,绝不逾矩,自然可以管理好社稷江山。
而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却遭遇到了许多困难,无法将原先秦国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
只因六国旧地,大家道德不一,在六国诸侯与士大夫数百年的苦心经营之下,早就习惯了原先的礼法制度,而突然进入到了秦国的法制社会,这就像是鱼儿到了沙漠里,难免会不适应,要么被干死,要么想办法游回大海里。
而那些六国的儒家学者们,一个个满腹经纶,可让他们管理天下,不还是照搬原先六国的制度吗?
如此,秦制如何得以继续推行下去?而六国承袭周礼,周礼却引发了天下大乱,若是任由大秦继续变质下去,那么距离先周时期的天下大乱,恐怕也不远了吧。
加之先前胡亥与赵高一事,早已说明,这只是大秦官吏体制变质的冰山一角。而秦帝三世新政,虽然畅通无阻地施行了下去,可是这士族们在背后搞的什么把戏,王绾等一众六国旧地出身的文臣,自然无比清楚,却对此无能为力。
而现在,墨家巨子切中要害,秦帝三世更是简要论述了当前大秦的弊病所在,其思想之精妙,言语之缜密,可以比拟子墨子了。
越是如此,王绾就越是感到深深无力。
身为秦朝丞相,他深知秦朝能够走到今天,自己也责无旁贷。
毕竟当年始皇帝庭议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而他自己也有力挺分封制、认为效法古礼乃是盛世之举的“黑历史”。
至于那些墨者,也震惊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秦苏居然答上来了,而且想得比他们还要周到。
相里勤所要表达的,只不过是看不惯如今秦朝的新贵与旧贵族们之间的纷争罢了,这样下去,秦朝迟早得完蛋。
而且这也与墨家主张相背。以子墨子拒绝赵王封赏的往事来说明,若是秦帝三世给不了他们想要的秦朝体制,那么他们宁愿回到山林里,甘为黔首。
而胡亥在上任的数月里,能够说出“百姓纳税越多越良善,官吏杀人越多越忠诚”这等内儒外法的言论,就足以说明秦朝的问题所在了,恐怕早已积重难返。
而秦苏不但将这点点出来了,还更进一步,结合秦国以往绝圣弃智、尚贤尚同的法制精神的历史,来论述先周诸国失败、秦国成功,同时昭示了自身的决心,此等作论技巧,实在是让他们这些同样精通于辩论的墨者,自叹不如。
“好!没想到,三世陛下当有始皇之风!”
相里勤重重地向秦苏行了一礼,对他肃然起敬道:“从今往后,我墨家以三世陛下为墨家巨子,而我退居墨家首领,日后墨家听命于三世陛下,绝无二心。但,臣也斗胆有一个条件……”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既然大家都知道对方的想法,那就不需要再遵守那些繁文缛节,而是明法规定吧!”秦苏淡笑了一声说道,“从今往后,我大秦实行【帝道】,法权至上!
“我大秦鼓励百家争鸣。墨家可以推举固定名额的墨者人才,在博士宫里任职,进行实业生产工具的创造活动。其他各家学派,也可在博士宫内畅所欲言。最后,大家以社会实践结果论胜负。
“并且,大秦国库要全力支持墨者的研究,而墨者也必须说明研究的方向、内容与用途等详细方案,为我大秦国力的提升,献出自己的力量!要是做出了成绩,可以加官进爵,赏赐钱币与田地财物等。
“同时,明日召集百官,于博士宫进行庭议,完善秦律,并且重新设置官吏的俸禄体系,能者可以留任升官,不能者则会被贬职革职,其余墨者等诸子百家学者,也可以参与管理体系,分别管理不同的部门。
“全国官吏必须接受三年一调任、五年一调地,并且由咸阳庭议统一任命,精简从政,依法治国,重整我大秦遗风,任何人都不得违抗大秦法律!”
此番政令一出,顿时让王绾又被吓了一跳!
他今天,着实被秦苏惊吓得一次又接一次。
看来,秦苏维新变革的决心,与当初的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一样坚定了!
第21章 秦苏的帝道决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