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点亮长安城108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天佑大唐,万年县候[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一亩田地,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挖掘完毕。

    黄灿灿的土豆堆放在田间,俨然堆成了一座小山。

    见状,李世民连忙派人进行称重。

    高高堆起的“土豆山”,一看就产量极大。

    但是有没有61石,还需要称重后才能确认。

    很快,民部尚书戴胄走了过来。

    他一脸兴奋道:“陛下,这一亩地收获6572斤土豆,共计亩产62石!”

    话音刚落,现场众人再次哗然。

    亩产62石!

    比先前顾尘所说的61石,还多一石!

    人群里,顾尘神情非常淡定。

    在后世,土豆的亩产纪录,达到惊人的19000斤。

    三大主食里。

    水稻的亩产纪录是2653斤。

    玉米的亩产纪录是3326斤。

    小麦的亩产纪录是1710斤。

    可这三大主食的极限亩产加起来,都比不上土豆的亩产!

    不过,极限亩产纪录,基本都在试验田内诞生。

    土豆常规亩产量,一般都在3000斤至5000斤之间,好一点能达到8000斤左右。

    当然,现代土地和唐朝土地的计量单位有些差别。

    现代一亩地,是666平方米。

    唐朝一亩地,是540平方米。

    540平方米土地,种植出6572斤土豆。

    相当于666平方米土地,种植出8100斤土豆。

    这时,顾尘开口道:“陛下,臣为了提高土豆产量,种植时使用了大量化肥,这才能如此高产。

    如果不用化肥的话,每亩地恐怕只有20石左右的产量。”

    “化肥是何物?”

    李世民疑惑道。

    顾尘回道:“陛下,化肥是一种特殊的肥料,可以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闻言,李世民笑着道:“顾爱卿,哪怕是20石的产量,都能可以让百姓们吃饱肚子,朕心满意足矣!”

    顾尘又道:“陛下,这土豆一年生长期有两回。

    等到八月份中下旬播种后,十二月还能再收获一次。

    不过,目前土豆种子有限,暂时只能够在关中地区种植,想要推广至大唐各州,尚且需要一段时间。”

    “好好好!”

    李世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顾尘又开口道:“陛下,臣近段时间,除了种植土豆外,还种植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

    之后,臣还会向天下普及新品种水稻、新品种小麦、新品种高粱、棉花、油菜花等农作物。

    等到这些高产作物推广至天下,大唐百姓人人都能饱腹!”

    “如此甚好!”

    李世民龙颜大悦道:“顾爱卿种植高产作物,对大唐有社稷之功。特封顾尘为万年县候,食邑千户!”

    “臣谢陛下恩典!”

    顾尘当即谢恩。

    在场的文武百官,都一脸羡慕的看着顾尘。

    万年县候!

    从三品的爵位!

    不过,他们都清楚,万年县候的爵位,是顾尘应得的!

    亩产61石的土豆,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百姓们种植水稻和小麦,通常亩产只有一两石。

    这一两石粮食,还是谷子,去皮后,净粮食就更少了。

    他们整日在田间劳作,体力消耗大,吃的也多。

    遇上旱灾水灾,农田颗粒无收,百姓自然食不果腹,民之饥殍者不可胜记。

    大唐现在有了土豆,未来将永不饥荒!

第22章 天佑大唐,万年县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