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董家村的新生活[2/2页]
董家村的村民正高兴呢,跟着陆雯?种了土豆的人,土豆丰收了。
自家水稻也收割了,虽说产量比起陆雯?家的差远了,可是他们从陆雯?那里,买到了低价的优质高产稻种啊,明年便可以播种新品种了。
收割了水稻的农户,有的垦田,抓紧时间再种上一季土豆,也有的农户想学陆雯?促发再生稻。
陆雯?没拦着,但是给予了技术指导。她也想看看原有的水稻品种是否能萌发二茬稻谷,产量如何。
至于自家的再生稻,已经抽穗灌浆,看上去,收成应该不错的。
村民们现在除了农活外,各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人,给陆雯?家做活,多少都挣些银子的。
有了银子的村民,有的人家,计划着,待秋收完成后,重新盖房子,天冷就能住进去了。
也是在里正的招呼下,村里集资打算重新盖间学堂。
陆雯?也按照最初承诺的一亩稻田的收成,折合成银两,捐给村学堂。毕竟稻谷都要给上缴官府的。
陆雯?家的一亩水稻的收成,可是抵得上普通农户家三亩水稻田的收成啊,村学堂收到了一笔不小的银子。
有了这笔银子和村民的捐款,里正自豪地宣布,董家村和永和村的孩子在村学堂读书,束?减半。
李进夫子的收益损失,由学堂基金给予补偿,还给李进夫子涨了一些呢。
别看李进夫子还不是秀才,但是教学能力还是有的,村里娃娃,有几个被李进建议转到镇上或县上更好的私塾或书院,去读书。
其中便有袁凯的儿子袁越泽,还有里正的大孙子,董满福的儿子董孝勇。
这两家,现在都不是缺钱的主儿了,跟家人一商议,干脆等秋季开学前,直接去考县里的左启书院。
还有三家的孩子,也接受李进夫子的建议,计划转去镇上有名的私塾。
李进很感谢陆雯?的再造之恩。
现在,不仅跟儿子的生活稳定,为了教导好孩子们,李进自己沉下心思继续学习、精益课业,继而激发起了李进想再次参加院试的愿望,不想到老还是个童生。
遂,跟里正商量,能不能给学生放一个月的假,他打算再集中精力冲刺一把。
里正倒是没有意见,若是李进能考上秀才,说明学识见长啊,村学堂更有吸引力,村里的娃娃们能跟着秀才学习,不也长信心吗?
这事儿,里正没有私自决定,因为李进是陆雯?介绍来的,而且陆雯?现在对村子和村学堂的贡献比较大,隐隐的,里正也想听听陆雯?的意见。
听罢里正和李进的想法,陆雯?自然没有意见,老师不断的学习提升,也是学生的福气啊。
也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将学堂新建的事务完成啊。
于是乎,董家村和永河村的小萝卜头们放假了。村子里,一下热闹起来。
陆家的几个孩子,在陆雯?的要求下,每天还是按照正常的时辰起床,练功诵读写大字。
喜欢医药的,陆雯?便抽空亲自教授。
其他时间,便是帮着家里干干活,跟村里的小伙伴聊猫逗狗,也让放松一阵子。
陆雯?也没有特意拘着他们,到底是孩子,童年不应太单调。
偶尔,也让董福贵或者姜英琪带着下地,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农家的孩子不懂农是不行的。
哪怕是现在还小,自己干不了太多的活计,但是,要知道庄稼是怎么长出来的;
体验一下,做农活的辛苦,面对食物,心存感念,未来的人品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335章 董家村的新生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