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墓探险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淘沙起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带着我走上二楼,从左边的书架上拿下了一本灰褐色的书。他停顿了片刻,将书交到我手上,“淘沙,是一项古老的活动,最早记载是在新石器时代。不过那个时候的文化都没有形成,所以淘沙在那个时代里并没有规模。真正开始出现专业者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厚葬风盛行的时代”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数不清的诸侯犹如雨后竹笋,而这些诸侯在财政上都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他们只需要向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定期缴纳一些贡品,其余的财富足以让他们过得极为奢侈。因此,在诸侯的王宫里,聚集了大量的奇珍异宝、金石玉器。与此同时,巫蛊魂魄、求仙问道之言也开始盛行,而诸侯王臣更是对这些言语深信不疑。他们认为,人死后都要去往另一个世界。因此,他们也相信把自己生前喜爱的东西一起带往地下,他们在地下才能像生前那样继续生活。

    到了秦汉之后,由于社会的进步,厚葬达到了。这一时期,不仅仅是帝王、王侯热衷于修墓修陵,那些位于上层社会的人士也开始在生前大肆修建死后的归所。此举甚至影响了后来的统治者,厚葬之风有增无减,而这些被带入坟墓的宝藏就成了众人觊觎的对象。

    三国晋隋之后,王侯们借宝藏来扩充自己的实力,支撑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手握军权的将军们借此来扩充军饷,以获取战争的胜利;官吏们借陵墓中的钱财来提升自己的品级;穷苦人家借宝藏来改变困境和生活由于种种原因驱使着各类人群去盗掘陵墓。这些盗掘者们包括了王侯、军人、官员和平民。

    唐朝因盗掘风盛行,有诗人便以此入诗:“白骨下纵横,荒冢入锄声。”而王侯们为了免于口舌之声,专门为盗墓者们设立官职。三国时期,曹操为扩充军备,特设“发球中郎将”、“摸金校尉”二职。宋末时期,大齐国皇帝刘豫为缴纳数额庞大的贡金,效仿曹操设立“淘沙官”一职。

    淘沙,顾名思义,就是从众多沙砾中取出金粒。刘豫将盗取陵墓比作淘沙,二者倒是意外的贴切。刘豫作为大齐国皇帝,光明正大设立的“淘沙官”,也成了中国史上第一个文职盗墓官职。

    宋人刘豫,自小就缺乏教养,就曾偷过白金盂、纱衣等物。因为不受宋皇重用,在金人南侵时,刘豫便弃官到仪真避乱。1129年,刘豫叛离南宋,改投大金。1130年,大金便奉刘豫为皇,国号大齐,建都大名府。可随之而来的不是金银玉帛,百姓归心,而是高额无法承担的贡金。刘豫因此命儿子刘麟招乡兵十万,组成皇子府十三军,又在hn汴京分别设立淘沙官。淘沙官所过之境,冢墓被盗掘殆尽。

    当时战乱纷繁,民心不在。皇子刘麟下令皇子府十三军收敛其行,任命十三人为首,每人领一万乡兵,分别前往hn汴京任职。十三人中有学士、流民、土匪、富商、将军、赵氏皇族刘麟根据他们的学识、见识,将十三人分为两队,汴京留七人,hn驻六人。

    六人不服,却因学识等等输给汴京六人,剩下一人主职开棺,可随时前往hn相助。皇子府十三军就此分成两队,留守汴京的七人为:高程陆商杨秦林;驻守汴京的六人为:文荆张赵吴舒。随后,皇子府制定了十三军军规,各司其职,互不

第30章 淘沙起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