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墓探险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乌兰巴托,我来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火葬场,爷爷那忙碌的一生在半个小时里化作了一培尘土。因为父亲消失,只好由我抱着骨灰盒回到胡同的四合院。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大部分是爷爷的学生,还有小部分是姑姑的同事。而这三天里,我多半是坐在曾经属于父亲的书房里,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纸草上的文字。

    “老宅,镶花匣子难道不是这个吗?”我拿起放在桌边的匣子,再看了一遍纸草纸。

    纸草纸起源于尼罗河畔,古埃及人用来记录文学类文献。最早发现于埃及赛加拉的一座古代墓葬中,约公元前3000年。接下来,再是阿布希尔出土了现存最早的写有文字的纸草纸。古代埃及人创制了大量的纸草文献,现存维也纳的纸草文献约7万件。可在中国,这或许是唯一的一张,只是为什么会在爷爷这儿?

    “这张纸草纸是秦老教授从内蒙带回来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抬头看了一眼来人。除了那双令我难忘的眼睛外,他老了不少。他见我没有惊讶,自己走到书桌前坐下,“秦老教授当年参加了内蒙古博物馆对成吉思汗陵的修复工作,在象征至高无上的苏鲁锭下,发现了这张纸草纸。”

    “爷爷不会做这种事的。爷爷把考古看作他一生的事业,不会做出违心事的。”我将纸草纸放回匣子里,金色的凤凰飞天文在黑色的胡杨木上栩栩如生。

    他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似乎也察觉到了我的不悦,“会的,一旦人对祖国的信仰被磨灭和摧残的时候,人就会变得。就像你手上的镶花匣子,产自明末清初。盒上用华丽的错金工艺,在升腾向上的山峰卷草之间绘上凤凰。是结合了中山国博山炉、古滇国铜器上的纹饰汇聚在一起而成的。现在工艺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最近海昏侯大墓倒是有出土。而你手上的匣子,是子母盒。”

    “你告诉我这些干什么?”我将匣子放回书桌中,他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拓文。我扫视一眼便再也移不开视线,“这张拓文是从哪儿来的?”

    他指着落款处,“你虽然不是主修古文字学的,可是这种小篆还是没问题的吧!”

    我深吸一口气,微微一笑,“这种程度的小篆,要模仿也不难。杨叔叔,你来就为了给我看仿冒品吗?还是说,为了告诉我这个匣子的来历?”

    “这是不是模仿的,你应该能看得出来。”杨叔叔指着落款一处微微加重的笔锋,“这是中叶的习惯,不论他是在写小篆还是写简体,他都喜欢在最后一笔加重力度。”我没有说话,沉默地看着拓文。

    杨叔叔又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有些模糊的照片,指着照片的一角放到我面前,“照片虽然有些模糊,可还是能辨认出来吧!这张照片是中叶和我刚入外蒙拍的,中叶面前放的匣子和你手上的是不是一样的?”我接过照片,照片上的父亲正低头看着纸草纸,黑色的笔记本放在右手边。正前方就是我刚才放起来的匣子,纹路和破损的地方一模一样。

    “这张拓文是我在海昏侯墓旁的盗洞里发现的。”杨叔叔拿出烟抽了一口,手微微颤抖着,“看到拓文的那一刻,我也以为自己看错了。我将刻文拓印下来之后,立刻把刻文擦了。我怕别人发现,中叶的名声就都毁了。回北京后的第一时间,我就把这张拓文拿来给秦老教授看。秦老教授一看就说,这是中叶的笔记。就在我回来没过多久,这个子母盒就被人送上门。”

    “杨叔叔,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我不能就凭着这个匣子和拓文,就认定我爸还活着。”我将照片丢到桌上,看着杨叔叔那张满是泪水的脸,“而且我妈就我一个女儿,她等了我爸二十年,我不能让她再等我二十年。”

    杨叔叔擦干脸上的泪水,“我明白,我明白。今天我来,不是为了劝说你去找中叶,只是来履行和秦老教授的约定。13年,在我发现并把这张拓文带来的时候,秦老教授没有收,他让我在他去世后带来交给你。他还让我带给你一句话,他说:‘只有你可以带他回来。我虽然不明白,可答应了就该做到。文茵,是我对不起你。”

    我愣住了,杨叔叔起身离开。十分钟后,我站在四合院的储藏间前。爷爷让杨叔叔来,恐怕是告诉我匣子有两个,装有纸草纸的

第3章 乌兰巴托,我来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