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指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安城里勋贵众多、世家纵横,纨绔子弟也是多如繁星。

    这些好吃懒做的纨绔平素无所事事,吃喝玩乐招摇过市那是家常便饭,甚至欺男霸女扰乱行市亦是无比寻常。

    对于这帮胡作非为、视律法为无物的纨绔,普通的官员以及平头百姓敢怒不敢言。

    便是那不怕事的御史言官屡次弹劾,这些人纨绔却也是屡教不改,令大家烦恼不已,却又束手无策。

    当然,若是论起长安城最嚣张的纨绔,公认以忠义侯杨帆为首。

    这位棒槌虽然并不做欺行霸市之举,但奈何名声太响。

    殴打亲王、拳击国公,对于敌人更是毫无半点名怜悯之心……

    于是乎,满朝文武莫不闻其名而心惊胆跳,避之唯恐不及。

    虽然这棒槌平素绝不欺凌弱小,但是长安城里的大多世家勋贵却是怨念深重。

    杨帆不欺负平头百姓不假,可是专门与勋贵世家作对,这谁受得了?

    所以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严肃要求家族子弟近期谨言慎行,防止与杨帆这棒槌发生冲突。

    自杨帆这家伙殴打佛门子弟、折辱京兆韦氏以后,听说被李二陛下暴揍了一顿。

    甚至一纸禁令让杨帆禁足在忠义侯府内,无事不得轻易出府,不过谁又知道杨帆会不会违抗圣命?

    听起来杨帆是被处罚了!

    但仔细想想简直就是挠痒痒,妥妥的形式主义。

    打一顿算什么惩罚,这家伙又不是没被打过板子。

    禁足更是扯淡,与在家修养无异。

    不过,也让大家知道杨帆在李二陛下心中的地位。

    甚至间接的让长安城的这些纨绔子弟收敛了许多。

    让长安城内过年的气氛更是热闹和安定。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这首诗是流放诗人张说所著,表达了对来年美好愿望的期盼,也体现古时人们对过年的重视。

    从古自今,每次过年的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过年,不管是穷人亦或者富人,一般来说,除夕日要焚柴祭祀天地。

    另外,为孩子准备新衣和丰富的吃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唐朝百姓过春节时烧爆竹已成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的就是古人过春节放爆竹的场景。

    在唐朝中期以前,春节的时候是将竹子投进火堆里,发出爆裂的声响,寓意驱赶邪祟。

    到了唐朝后期,人们开始将竹筒填满火药,点燃后响声宏大,声震四方。

    自从骏阳坊无意间发明出来鞭炮以后,再加上上次接萧后入府的宣传。

    鞭炮瞬间为广大百姓所喜爱,特别是小孩子那更是欢天喜地。

    杨帆正带着贺兰敏月与一众仆从孩子欢天喜地的燃放鞭炮,心里琢磨着是不是把烟花给发明出来。

    那种东西不仅看起来高大上,而且很浪漫的样子。

    不过,若想要杨帆去亲自动手,一下子又没有了兴致,说起来,杨帆更喜欢咸鱼一些。

    抬眼望向大门处,门楣上有家仆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个名字,称为“桃符”。

    传说神荼、郁垒是俩兄弟,他们居住在桃树下,有治鬼之能力。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神荼、郁垒去世后,古人便把桃木作为古代驱邪所用之吉木,忠义侯府当然也不能免俗。

    虽然唐朝已经出现了楹联,可惜唐朝还没有还没有春节贴对联的习俗,缺少了一丝喜庆的味道。

    放了一阵鞭炮,一大家人围着一桌吃着年夜饭,忠义侯府显得其乐融融,大家都期盼着日子越过越红火。

    看着这么一大家子人,杨帆有些恍惚,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来到唐朝近两年了。

    前世那遥远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

    席间武媚娘总是看向杨帆,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有话要说,却终究没说出来。

    因为杨帆实在是太高兴,多喝了几杯,也没留意到。

    众人轮流敬酒,杨帆又来者不拒,连除夕守岁也没坚守得住,迷迷糊糊便睡了过去。

    第二天直至日上三竿,杨帆才再次在鞭炮声中醒来。

    这个冬天,若是说起关中的稀罕事物,莫过于骏扬坊推出的鞭炮了。

    鞭炮的声音不仅震耳欲聋,价钱也很是亲民。

    最主要的是,震耳欲聋的响声能够烘托家门热闹的气氛,因此,鞭炮极受那些高门贵府的欢迎。

    自然也是让杨府狠狠的捞上了一笔。

    高门贵府不差钱,就图一個新鲜,而且鞭炮比之以往的炮竹好上不止一筹,掏起钱来无比爽快。

    武媚娘对杨帆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家郎君随随便便搞出来的东西就这么受欢迎,谁又能做到?

    更何况,自家夫君年纪轻轻便是朝廷三品大员、开国侯爵……,简直就是大唐绝无仅有的青年才俊。

    作为一个过气的国公小姐,武媚娘觉得自己何其幸运。

    如果没有遇上杨帆,武媚娘都不知道现在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景象。

    想想以前为了一口吃食而准备入宫参选秀女,如今掌控着忠义侯府诺大的家业,武媚娘犹在梦中。

    更让她难以自信的是,自家夫君只是随便一个小主意,带来的利润便足以让侯府上下吃穿不愁,让别的府邸红了眼眶。

    虽然很多人认为侯府现在的一切全是他武媚娘带来的,可武媚娘却清楚,每件事的背后都离不开杨帆的影子。

    见杨帆悠悠醒来,武媚娘调整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忿忿不平的说道:

    “夫君,那些商贾也太不要脸了,鞭炮才发明几天的功夫,他们居然就开始跟着仿制,这可咋办?要不上门去跟他们说说?”

    古代没有什么专利的说法,东西受欢迎,大家自然都想要分一杯羹。

    鞭炮的技术含量没多高,其实就是黑火药的简单搭配。

    冒牌货一出来,虽然卖相、声音等各方面都没有骏阳坊的好。

    但禁不住骏扬坊产量有限,根本供不应求,因此,即使是效仿的鞭炮也让很多人购买。

    眼瞅着自家口袋里的钱被别的商贾抢走,武媚娘自然愤恨难平。

    这小娘们甚至不停的煽风点火,鼓动杨帆要不要去找那些作坊的麻烦。

    颇有一种咱府上受了欺负,夫君赶紧出头的做派。

 &n

第四百二十四章 指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