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二章 帝国利益,阻挡者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意气风发、如鱼得水的杨帆,公孙节脸色阴晴不定。

    早晨见面时之所以敢对杨帆如此强硬,其实是一种姿态。

    因为杨帆威名在外,他想要通过踩着杨帆的名声来提升自己在吐蕃的威望。

    只有表现出强势,才能让驻守在吐蕃的骄兵悍卒甘心为自己驱使。

    事实上,挤兑杨帆时公孙节心里怕得要死,唯恐杨帆牛脾气一发作,不管不顾的将他捆起来砍了脑袋。

    不过杨帆的不理采倒让他更显得意,认为杨帆是畏惧于李二陛下的旨意。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李二陛下安排过来制衡李道宗的将领。

    根据计划,在吐蕃设置西南都护府,最后只能留六千名士兵在这里驻守。

    他与李道宗各领一营,也就相当于有互相牵制的意味。

    更主要的是,临行之前,张亮让他寻机破坏杨帆在吐蕃制定的策略。

    一旦策略失败,吐蕃再反,李二陛下一定把所有的罪责往杨帆身上扣,到时候杨帆这个提出策略的罪魁祸首定然难辞其咎。

    从杨帆把张慎几宰掉之后,就已经成了他们的敌人,对于敌人,不管是张亮还是公孙节当然不会心慈手软。

    在他看来,既然之前已经挫了杨帆的锐气,现在就是拉拢吐蕃各地官员和豪强的时候。

    因为公孙节知道,仅凭他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杨帆在吐蕃所实行的策略。

    只有从吐蕃本地的势力着手,把他们联合起来,以架空李道宗为目的,最终让计划不能顺利实施。

    今天的酒宴就是最好的时机,毕竟这里聚集了吐蕃大多数的‘上层人物。

    想到这儿,公孙节决定主动出击,端起酒杯朝着吐蕃一众官员走去……

    对于公孙节这个自来熟的大唐将领,即使吐蕃的各个首领和官员心中绯腹不已,但也只能笑脸相迎。

    毕竟公孙节作为驻守的将领,以后大家还是要经常打交道的。

    对于这些曲意迎合的吐蕃贵族,公孙节显得洋洋得意,更让他自信心爆棚,甚至已经美滋滋的畅想以后挥手颐指的威风场面。

    看着刻意显摆,甚至像小孩一样耀武扬威的公孙节,杨帆只是微微撇了一眼,心头却暗暗警惕。

    这货明显想将自己除之而后快,若是任其留在吐蕃,恐怕对于自己的布局多有阻碍。

    可是这家伙是与李道宗一起来赴任的,得先问问他的意见才行。

    心中有事,杨帆当然不想与这些吐蕃人再蛇委与虚,眼神环视了一周,却见李道宗正与吴王李恪在轻笑着闲聊。

    放下酒杯,转身朝着两人走去……

    来到两人跟前,杨帆揶揄道:“郡王倒是会躲清闲啊。”

    李道宗捉狭一笑:“忠义侯在吐蕃这么受欢迎,要不本王奏请陛下,让忠义侯担任西南都护府都督,怎么样?。”

    “别……可别……”

    虽然知道李道宗在开玩笑,但杨帆还是苦笑着连连摆手拒绝。

    相比于大唐长安等城池,吐蕃还是太苦寒了一些。

    说杨帆有些娇气也行,吃不了苦也罢,他真不想再继续待下去了。

    更何况,长安城还有一大家子人等着他回去呢!

    虽然同化吐蕃的策略是他提出来的,可杨帆真没想过由自己来亲自实施。

    毕竟这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够见到成效的。

    李道宗倒也没有继续打趣杨帆,反而看着远处的一众吐蕃官员说道:“忠义侯可是给本王留了个难题呀,这些吐蕃人趋炎赴势,为利是图,真怕他们阳奉阴违。”

    “郡王此言差矣,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人不足为惧,倒是某些人好像另有所图!”说着,杨帆的目光不由飘向了公孙节身上。

    还不得不佩服公孙节这小子,在他口吐莲花的巧言令色下,一众吐蕃官员正不停的向他恭维。

    公孙节那鼻孔朝天的模样简直傲娇到了极点。

    也许感应到了杨帆的目光,亦或者公孙节一直关注着杨帆的动态。

    见到杨帆朝他看来,公孙节挑衅的呶了呶嘴,显然认为自己已经有了抗衡杨帆的能力。

    公孙节如此嚣张的动作,李道宗当然看在了眼里,可是却只能无奈的笑了笑:“为之奈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说完,李道宗微微叹了口气。

    对于这个公孙节,一路上骄傲自大的行为早就让李道宗烦不胜烦。

    可公孙节是李二陛下特意派过来的,谁敢反对?

    当然,并不是说李二陛下信任公孙节,平衡,只是帝王的权术罢了。

    李道宗本来就是被猜忌才被下的大狱,当然不敢再对李二陛下的安排有所抱怨。

    杨帆当然能够看出李道宗的为难,意有所指地道:“吐蕃刚刚平定,劫匪纵横,太嚣张很容易发生意外啊!你们觉得如何?”

    李道宗与李恪对视了一眼,满是骇然,他们都听出了杨帆的意思。

    虽然他们都不喜欢公孙节的嚣张,但好歹这家伙是李二陛下亲点的校尉,如果将之斩杀?这也太……他们不敢再深想下去!

    不过还是李恪首先回过神来。

    自从上次听了杨帆的一番话后,李恪谨言慎行了很多。

    但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李恪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袖手旁观,掷地有声道:“本王认为忠义侯说得不错,此人留在吐蕃,可能会对吐蕃的布局极为不利。”

    杨帆略显诧异的看了李恪一眼,没想到这个开始明哲保身的吴王殿下会出言赞同。

    若是一般人听到杨帆的话,自然而然会认为杨帆是想报复公孙节之前的无礼顶撞。

    甚至会认为杨帆是想将公孙节这个对他有恶意的家伙先下手为强给除掉。

    显然,李恪想到了更深一层的意义,果然不愧是最聪慧的皇子之一。

    当然,杨帆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可不想轻易被人给破坏掉。

    即使这个人是李二陛下派来的也不行,只要敢阻拦他的布局,只有死路一条。

    李道宗没想到李恪会赞同杨帆的话,很快,却也轻轻的点了点头。

    虽然李道宗一直谨小慎微、不争不抢,可还是被污了名声,甚至被削官罢爵下了大狱。

    要不是杨帆平定吐蕃,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大牢中出来呢!

    之前接到李二陛下的旨意,让他前来担任首任西南都护府都督,其实李道宗的

第三百六十二章 帝国利益,阻挡者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