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绣骨贞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陛下送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姜承瑾抱着黄酒站在桃树下,雪光映着她发间的金桃花簪,泛着柔和的光。忽然,念安的笑声从绣坊里传来,她连忙转身回去,只见承风正逗着念安玩,小家伙伸手去抓桌上的布老虎,笑得眉眼弯弯。

    nbsp“姐姐,陛下送的东西可真多,念安这银锁瞧着就精致。”承风拿起桌上的银锁,上面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打磨得光滑圆润。姜承瑾走过去,轻轻摸了摸银锁,又看了看念安,眼中满是温柔:“陛下有心了,等念安周岁时,便给她戴上。”

    nbsp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张姐提着个布包走进来,身上还沾着雪:“承瑾,这是昨日咱们给守城士兵缝的棉衣,我刚送过去,他们说多谢咱们呢!对了,我路过布店时,掌柜说新到了些丝线,颜色可鲜亮了,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nbsp姜承瑾点头:“好啊,等吃过午饭,咱们一起去。”她把黄酒放进厨房,又给念安喂了些米汤,才坐下和张姐、承风一起收拾送来的丝线。这些丝线颜色齐全,有正红、明黄、靛蓝,都是绣坊常用的颜色,还有几匹上好的云锦,摸起来柔软顺滑,想必是赵构特意让人挑选的。

    nbsp吃过午饭,姜承瑾带着承风和张姐去布店。雪后的扬州城格外安静,街道上的积雪被扫到两旁,露出干净的青石板路。布店掌柜见她们来,连忙迎上来:“姜姑小娘子,您可来了!新到的丝线都在这儿,您瞧瞧合不合心意?”

    nbsp姜承瑾拿起一束水绿色的丝线,在阳光下看了看,颜色鲜亮又不失柔和:“掌柜的,这些丝线我都要了,再给我来几匹细棉布,要给孩子们做衣裳的。”掌柜的连忙应下:“好嘞!您放心,都是上好的料子,我这就给您打包。”

    nbsp正忙着打包时,忽然听到街上一阵喧哗,只见几个禁军护送着一辆马车经过,马车上插着明黄色的旌旗——是赵构要启程回临安了。姜承瑾站在布店门口,望着马车远去的方向,轻轻攥了攥手中的布包,心中满是感激。

    nbsp回到绣坊,姜承瑾便带着姐妹们开始赶制绣品。她打算绣一幅《雪中寒梅图》,送给守城的将领,感谢他们守护扬州城。丝线在她手中穿梭,很快,一枝傲雪的寒梅便在绣布上渐渐成形,花瓣上还沾着细碎的雪粒,栩栩如生。

    nbsp念安就坐在旁边的摇篮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她,偶尔伸出小手抓抓绣线,咿咿呀呀地叫着。姜承瑾停下手中的活,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念安乖,等娘绣完这幅图,就陪你玩好不好?”

    nbsp日子一天天过去,雪渐渐融化,扬州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难民营里的百姓越来越少,不少人都返回了故土,只剩下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孩子。姜承瑾时常带着绣坊的姐妹们去难民营,给老人们缝补衣裳,给孩子们送些绣好的布偶。

    nbsp有天,难民营里来了个陌生的妇人,抱着个生病的孩子,哭得十分伤心。姜承瑾连忙上前询问,才知道妇人的丈夫在抗金时牺牲了,她带着孩子从北方逃来,一路上孩子染了风寒,高烧不退。姜承瑾看着孩子苍白的小脸,想起念安得脐风时的模样,连忙把孩子抱回绣坊,又让人去请大夫。

    nbsp大夫来后,给孩子诊了脉,开了药方。姜承瑾亲自去药铺抓药,又守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喂药、擦汗,忙了整整一夜。

    nbsp第二天清晨,孩子的烧终于退了,妇人握着姜承瑾的手,哭得泣不成声:“姜小娘子,您真

第一百二十四章 陛下送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