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药堂匾额藏岐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这般防伪之术,源自明代"江南药王"冯了性。他在"虎骨木瓜酒"坛封口处,用雄黄写《汤头歌诀》首句:"四君子汤中和义。"唯有识得歌诀者,方知真酒坛内壁必刻"参术苓草"四字。正如傅山《霜红龛集》所载:"医者意也,匾者医之魂也。"
《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聚毒"二字,在药堂化作鉴别真伪的试金石。
四、破局当效思邈心
康熙年间,名医喻嘉言游医至南昌。见某药铺"杏林春暖"匾下求诊者络绎不绝,他却在"春"字日部添了三横,化作"杏林昚暖"。掌柜大惊——"昚"乃"慎"古字,暗讽其用药孟浪。喻嘉言提笔疾书:"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今人可循此道:
1.
匾额三验法:
察笔法(是否暗藏脉象图)
辨材质(松木匾多治外感,柏木匾主调内伤)
观方位(坐北朝南匾重阳气,坐东朝西匾养阴血)
2.
反制五诀:
以《黄帝内经》篇目编号对应药材
借《伤寒论》条文首字排列药柜
用《周易》卦象颜色区分药剂
将《千金方》剂量刻入匾额纹路
以《金匮要略》病证命名诊室
正如叶天士在"踏雪斋"匾下暗藏四气五味图:求诊者踏雪而入,足迹深浅恰合"浮沉迟数"四脉,未把脉已诊三分。
"朱匾青囊皆有意,望闻问切断无凭。
莫言药石能通神,匾上阴阳自有灵"
第11章 药堂匾额藏岐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