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族谱齿序定尊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祠堂阶前辨嫡庶,谱牒字里藏春秋。

    莫道雁行无规矩,偏旁点划定恩仇"

    一、朱笔点处断亲疏

    康熙三十七年春,徽州汪氏宗祠内青烟缭绕。族长汪由敦手握朱笔,悬在族谱"永"字辈那一页迟迟未落。堂下跪着的汪启淑额角渗血——这位刚中秀才的庶出子弟,竟敢要求将生母姓氏写入谱系。"《朱子家礼》明载:'庶母不入正谱,别录副册。'"汪由敦笔锋一转,在"汪启淑"名旁点了个赤豆大的朱砂痣,这便是徽州大族标记庶子的"滴血记"。

    这般规矩,可溯至《礼记·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的森严等级。明代《新安名族志》记载,休宁吴氏更发明"齿序星图":嫡子名讳顶格书写如北辰,庶子名则低两格若众星。某年祭祖,一庶子将名字刻高半寸,竟被宗老命人削去指尖:"《白虎通》云'嫡庶有分,上下相顺',这半寸便是僭越的铁证!"

    《仪礼·丧服》载:"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这三体之论,实为宗法制度的铁律。

    二、雁行字里埋雷霆

    乾隆四十年,桐城张氏修谱引发轩然大波。嫡长子张若霭发现谱中"廷"字辈齿序有异:本该居长的"廷玉"名讳竟排在其弟"廷璐"之后。族长轻抚谱牒暗纹:"《尔雅》有云'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廷璐承嗣大宗,自然居前。"原来张廷玉过继给伯父,按《大明律》"嗣子同嫡子"的条款,竟在齿序上压过血亲兄长。

    这般变故,在《红楼梦》贾府早有预演:贾珠虽早亡,其名仍在玉字辈居首;贾琏虽年长,终因是次房所出,在族宴上坐于末席。正如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讽喻:"宗法杀人,甚于桎梏。"

    范成大《祭灶词》云:"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这性别与嫡庶的差异,在祭礼中化作刺目的符号。

    三、偏旁点划定乾坤

    道光十二年,福州林氏宗祠上演"点竖成嫡"的奇案。族长林则徐发现族谱中"林鸿年"的"鸿"字三点水被添作四画,冷笑道:"《说文解字》载,鸿从江声,本作三画。多此一画,是要'水漫宗庙'么?"原来这多出的一竖,是旁支为伪证嫡系身份所添。林公提笔蘸墨,

第8章 族谱齿序定尊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