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戏班子里的过山签——京剧科班的弹性规则[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笑骂。程砚秋垂手答:“学生读《史记》,韩信能忍胯下辱,我怎不能借粥碗谋条生路?”后来这出新腔轰动京津,戏迷们哪知创腔灵感源自半夜偷粥的忐忑。天桥撂地的艺人编了段数来宝:“程老板的粥,罗先生的谱,官盐混着私盐煮,煮出个青衣新盟主!”

    五、过山签的余韵

    民国初年,富连成科班散了,可“过山签”的规矩却在梨园行生了根。某日马连良组班,见徒弟偷懒,抄起茶碗要砸,忽想起叶春善的话:“茶碗砸的是角儿的派头,竹签打的才是师父的心头。”遂改扔个软枕,笑骂:“《三国》里诸葛亮七擒孟获,老子今天七扔枕头,看你长不长记性!”

    前门外茶馆的老票友看得真切:“马老板这手,叫‘钢鞭换拂尘——看着软和,内里还是叶家的鞭法。”如今戏校墙上挂着“十大班规”,可学生们都懂,真按那规条死练,十个嗓子九个倒。倒不如跟食堂大妈混个脸熟,换勺荤油拌饭,比什么“冬练三九”都实在。

    市井醒世录

    1.

    弹性班规

    过山签制度暗合《孟子》“权变”思想,在惩戒与育人之间找平衡。正如老教习所言:“不打不成器,打狠了成废器。”

    2.

    暗语生存术

    科班切口堪比《墨子》城守口令,将日常训练升华为信息战。天桥艺人笑谈:“戏班子的嘴,骗人的鬼,哄得了师傅吃得饱。”

    3.

    灰色进阶路

    程砚秋借粥献谱,演绎《孙子兵法》“以迂为直”。戏迷不知,大家光环背后,皆是钻营缝隙的血泪。

    4.

    规矩进化论

    从竹签到软枕,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规矩为活人服务”的本质。恰如《周易》所云:“穷则变,变则通。”

    影视城的老武指喝高了吹牛:“当年我跟李少春学猴戏,偷桃被抓,他罚我翻五十个跟斗。翻到三十个他喊停:‘留二十个下回犯错用!这叫弹性管理!”群演小妹刷着手机嘀咕:“这不就是游戏里的‘复活币嘛!”不远处,京剧网红直播带货:“家人们,这腮红刷柄刻着富连成暗纹,买就送《过山签解密手册》……”

第13章 戏班子里的过山签——京剧科班的弹性规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