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镜花缘》君子国悖论——清代小说中的反向交易哲学[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女儿国王宫夜宴上,群臣为"是否该让男子读书"争论不休,案几下的脚却在互踢传递金叶子——这是李汝珍埋下的绝妙隐喻。

    某夜,林之洋从缠足布中抖落张地契,其上盖着君子国商会的朱印。原来两国早有默契:女儿国提供廉价丝绸,君子国销赃时以"赠礼"名义返还三成利润。这般设计,暗合《管子·轻重乙》"天下高则下,天下下则高"的平衡术,却比管仲的盐铁策更显虚伪。

    四、歧舌国的音律密码

    歧舌国中,众人舌分双叉,言语如鸟雀啁啾。唐敖在此习得"反切交易术":将银两数目编成《霓裳羽衣曲》的工尺谱,买卖双方靠笛声议价。某次购玉,卖家吹出"上尺工凡"对应五十两,唐敖回以"合四乙"还价三十两,最终在"六五凡工"的调式中四十两成交。这般风雅,实为逃税妙法——官差记录的账簿上,只写着"丝竹之资"。

    李汝珍在此章批注:"五音十二律,可通万物之情。"却未点明这"情"字实为"利"的变奏。正如《乐记》所言:"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当音律成为交易媒介,礼乐教化的神圣性便被解构成算盘珠的脆响。歧舌国老者临终前,将毕生积蓄化作曲谱《酒狂》,后人才知每段旋律对应一处藏银地窖。

    五、返程帆影里的醒世钟

    归航途中,唐敖在船舱整理《君子国风物志》,忽见书页空白处浮现金粉小字:"所谓君子,不过借仁义之名,行商贾之实。"这行字遇风即散,恰似君子国表面的道德文章。多九公在旁叹道:"俺年轻时在波斯见过水晶道德秤,称的是良心,砝码却是金银。"林之洋把玩着市集所得玉佛,佛背赫然刻着"康熙四年扬州府库"的铭文。

    《镜花缘》结尾处,百花仙子历劫归位,而君子国的交易悖论仍在人间轮回。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的"我劝天公重抖擞",这"抖擞"实为撕破虚伪面纱的勇气。当我们在拍卖会见闻"慈善义拍"的做局,或目睹商场"谦让股权"的戏码时,君子国的幽灵便从清代纸页间直起身来,向着现世露出李汝珍式的嘲讽微笑。

第12章 《镜花缘》君子国悖论——清代小说中的反向交易哲学[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