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和珅的"雅贿"艺术——清代官场默契交易的巅峰形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墨砚藏金的黄昏密语

    乾隆四十五年春,苏州织造府的青砖影壁上,一只鎏金铜雀衔着杏花掠过檐角。太监高云从捧着紫檀匣子穿过九曲回廊,匣中《快雪时晴帖》的拓本下,压着三张盐引票据。这是《清稗类钞》记载的"雅贿"经典场景——当朝第一权臣和珅,正用书画为媒介,完成一场精妙如诗的利益交割。

    夜色初降时,扬州盐商汪廷璋的轿子停在和府侧门。他袖中滑出一枚田黄冻石章料,印钮雕着"半亩方塘"的意境。门房接过时,指尖在印底轻轻一蹭——那里刻着"天光云影"四字微雕,正是约定好的暗号。正如《礼记·曲礼》所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只不过这"礼",早已化作《红楼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玄机。

    二、古籍善本里的白银纹路

    和珅藏"致斋"中,一部宋版《礼记正义》静静躺在金丝楠木匣内。书页间夹着的洒金笺上,抄录着朱熹批注,却在"君子慎独"四字旁,多出枚指甲盖大小的墨点。这恰是《清宫档案》记载的"墨标法":每个墨点对应山西某处煤窑的干股分红。正如《庄子·胠箧》所言:"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和珅将贪腐升华为艺术,连嘉庆帝抄家时都感叹:"珍珠如土金如铁,尽藏于笔墨丹青间。"

    更精妙的是他发明的"借画还银"术。某日,山东巡抚献上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和珅当众赞叹:"此画气象万千,当值千金!"隔月却派人送还,画轴中暗藏银票八千两。这番操作暗合《道德经》"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智慧,正如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暗讽:"古玩字画,官场之通宝也。"

    三、琉璃厂里的影子戏法

    北京琉璃厂的"汲古阁"总在戌时初刻挂出羊角灯,灯罩上绘着岁寒三友的掌柜,实为和珅的白手套。某日,陕西道监察御史送来唐寅《山居图》,三日后来取时,画上多出枚朱文鉴藏印"致斋珍玩"。这方印的钤盖位置大有讲究:若在题跋处,表示交易达成;若在边角,则是讨价还价的暗示。正如《墨子·尚同》所言:"譬若丝缕之有纪,

第2章 和珅的"雅贿"艺术——清代官场默契交易的巅峰形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