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科举考场外的幕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士鸣不平:当文章价值全系于权贵好恶时,再好的笔墨也不过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四、幕帘后的生存法则
李商隐在令狐楚门下做幕僚时,每日鸡鸣即起,为恩师代拟奏章。某次熬夜写成《贺雪表》,令狐楚改动三字便呈送御前,获赏蜀锦十匹。当同僚为他抱屈时,李商隐却在诗稿中记下:"改'祥瑞'为'圣德',易'泽被'作'恩垂'。"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学习权力场的话语体系。就像现代职场新人观摩领导修改方案,悟透的不仅是文法,更是组织内部的价值排序。
杜牧的做法更值得玩味。他中进士后婉拒所有幕府征辟,跑到扬州做监察御史。表面看是自断青云路,实则是跳出"荐书报恩"的循环陷阱。那些在牛李党争中沉浮的同年,最终多成派系斗争的牺牲品,杜牧却因超然姿态被各方拉拢。这种"待价而沽"的智慧,在今天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依然奏效:有时拒绝offer比接受更能提升身价。
五、科举灰市里的现代倒影
某跨国企业招聘会上,HR总监发现三分之二简历附带内部推荐信。这些印着高管签名的信件,与唐代荐书异曲同工。不同的是,现代人用LinkedIn人脉替代了槐花巷夜奔,用GitHub作品集取代了行卷诗稿。但内核始终未变:人才价值永远需要经过权力体系的认证。
创投圈流行"创始人包装术",恰似唐代举子的行卷策略:技术型创业者强调专利数量,如同展示诗赋才华;社交型创始人突出人脉资源,好比当年献上的名流荐书。某新锐APP估值暴涨的秘密,竟是创始人将投资人母亲的生日设置成应用彩蛋——这种"精准情感置换",比白居易烘砚献诗更懂人心。
六、千年置换场的永恒棋局
大雁塔的进士题名碑上,白居易的名字已斑驳难辨。但那些深夜誊抄行卷的举子,仍在不同时空改头换面地重生。高校教授为课题经费奔走的样子,与揣着诗稿拜谒朱门的白衣书生何其相似;年轻公务员熬夜写汇报材料的神态,和代拟奏章的幕僚如出一辙。
长安城破那年,流民冲进礼部衙门,发现库房里堆着未拆封的荐书。虫蛀的绢帛上,崔卢郑王等大姓印章依旧鲜红如血。这些曾经价值千金的纸片,在乱世中连个胡饼都换不到。当我们今天在人才市场焦虑彷徨时,或许该想想这个场景——所有外在的价值认证都可能崩塌,唯有怀璧者的真才实学,才是穿越时空的硬通货。就像韩愈当年告诫弟子的:"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培根固本之功,终究胜过万封荐书。
第8章 科举考场外的幕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