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0章 星星之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民连夜坐火车赶到滨海,在研究院门口支起铁锅,非要给科研人员炖一锅正宗的西北羊肉。"当年你们帮我们卖枸杞,"老村长抹着眼泪说,"现在我们也要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出份力!"

    然而,国际资本不会坐视星火计划的崛起。美国某农业巨头悄然在国内布局,以"技术合作"为名,试图收购星火农业研究院的核心专利。谈判桌上,对方代表推过来一张天价支票:"陈先生,您的团队值得更好的回报。"

    "我的团队要的不是钱,"陈宇将支票推回去,目光坚定,"是让中国农民用上自己的技术,让世界看到东方农业的智慧。"他打开投影仪,画面里是非洲儿童捧着中国杂交小麦露出的笑容,"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1992年春天,邓小巡讲话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陈宇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看着宇翔商贸的股票一路涨停。但他更在意的,是收到的一封特殊来信——来自中国最北端漠河的农户,申请加入星火计划。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我们这里的蓝莓又大又甜,能不能帮我们卖到南方?"

    这一年,星火计划的服务站突破一万个,覆盖全国98%的乡镇。在云南深山,拉祜族姑娘用手机通过星火平台直播采茶;在新疆戈壁,维吾尔族大叔的葡萄干通过冷链专列直达欧洲;更远处,中国援建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在非洲大陆拔地而起,将中国的农耕智慧播撒在异国土地。

    除夕之夜,陈宇回到青阳县李家庄。村头的大槐树下,村民们自发挂起"星火万家"的红灯笼。老村长拉着他的手走到晒谷场,那里整齐码放着新收的稻谷。"小陈,"老人颤抖着打开谷仓,"这是用你们的抗盐碱稻种种出来的,亩产比以前翻了三倍!"

    月光洒在金黄的稻穗上,陈宇想起八年前重生时在夜市摆摊的场景。从一个小小的电子表摊位,到如今影响全球的农业帝国,这条改革之路布满荆棘,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实。他掏出笔记本,借着月光写下:"星火已燎原,而我们的征途,是更辽阔的山海。"

    远处,新年的钟声响起,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晒谷场边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无数参与星火计划农户的名字,像星星一样闪耀。陈宇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星火计划将继续书写属于中国农民、属于中国改革的壮丽篇章。

第450章 星星之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