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陈宇的1983重生之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 星辰征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宇再次展现出惊人的魄力。他宣布成立"太空清道夫"项目,研发能够自主捕获和清理太空垃圾的智能机器人。在实验室里,工程师们借鉴"太极智能"的算法,赋予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当第一台清道夫卫星成功捕获并销毁废弃火箭残骸时,国际社会一片震惊。

    "太空不该是弱肉强食的战场,而应是人类共同的未来。"陈宇在联合国太空大会上发言,身后大屏幕播放着清道夫卫星工作的画面,"我们愿意分享技术,与各国共建清洁、安全的太空环境。"这一倡议得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欧美联盟的封锁开始出现裂痕。

    在商业航天领域,天宇航天推出"太空即服务"模式。小型企业只需支付低廉费用,就能租用卫星带宽、使用太空数据。这一创举让原本被西方垄断的航天产业变得普惠,非洲、南美国家纷纷与天宇航天签订合作协议。

    然而,真正的危机隐藏在更深之处。某夜,陈宇收到绝密情报:欧美正在秘密研发反卫星武器,试图直接摧毁中国的卫星网络。他立刻启动"星盾计划",为所有卫星加装量子护盾和变轨系统。当模拟攻击测试中,卫星成功规避"敌方"导弹时,陈宇却没有丝毫放松——这只是被动防御,要真正掌握主动权,必须更深入太空。

    1994年盛夏,"星穹计划"第二阶段启动。天宇航天联合国家航天局,开始筹备火星探测任务。在新闻发布会上,陈宇展示了火星探测器的设计模型:"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探索火星,更要建立地火通信链路,为人类星际移民打下基础。"

    此言一出,全球哗然。欧美媒体嘲讽这是"疯狂的野心",但陈宇却带着团队一头扎进研发中。他们攻克了超长距离通信、核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还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民营航天宇航员。

    当火星探测器发射倒计时进入最后阶段时,陈宇站在总控室,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各项参数。窗外,夕阳将戈壁染成金色,远处的火箭整装待发。他知道,这一步跨越的不仅是地火之间的距离,更是中国科技迈向星辰大海的重要里程碑。在这条没有尽头的征途上,天宇航天,正带着全人类的梦想,向着浩瀚宇宙不断进发。

第393章 星辰征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