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商海惊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吓煞人香[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围观茶娘中响起窃笑,周彩姑趁热打铁,取出自家揉捻时用的檀木砧板:“看这板上包浆,是五代人手掌磨出来的。每到揉茶时,掌心汗渍混着茶香,天长日久竟沁入木纹,成了天然香引。”她指尖划过板上细密的揉捻纹,“机器铁桶再光滑,也带不来这人间烟火气。”

    茶商仍不服,提议盲品。文墨溪遂命人将十份茶样编号,隐去来源。陆九渊闭目细品,每啜一口便在掌心写画:一号茶“香锐而短,味涩无甘”,是机器茶;三号茶“果香裹茶,喉底回甘”,乃枇杷树下的手工茶;七号茶“微带酸韵,叶底稍硬”,应是杨梅树下的茶青揉捻时稍重手。待揭晓结果,竟分毫不差,茶商脸色青白交加,讷讷道:“不想揉捻手法里,竟藏着这么多讲究……”

    “讲究不在手法,在人心。”陆九渊望向晒场边的老茶树,枝桠间挂着茶娘们系的红绳,“东山人揉茶,讲究‘三不揉:日头太毒不揉,掌心有汗不揉,心神不宁不揉。因知这茶叶吸着果香长大,揉捻时若不用心,便辜负了湖山的馈赠。”他忽然想起《茶解》中“揉茶如揉月,需得清光满袖”的句子,此刻方知,所谓“吓煞人香”,原是茶娘将太湖的风、果树的香、掌心的暖,全揉进了茶叶的筋骨里。

    暮色染透湖山时,斗茶结果揭晓:周彩姑的“枇杷香螺”拔得头筹,茶盏边缘尚凝着未散的白毫,如落了一场不化的春雪。茶商默默收起机器茶罐,临去时向周彩姑深鞠一躬:“从前只道手工费时,今日才懂,这螺旋形里绕着的,是五代人的晨昏;这浑身毛里藏着的,是湖山的精魂。”

    是夜,陆九渊独自坐在茶寮前,听着太湖浪拍岸的声响。案头放着周彩姑相赠的手工茶,白毫在月光下莹莹发亮。他忽然明白,为何碧螺春旧称“吓煞人香”——那不是夸张的赞语,而是世人初见其香、初尝其味时,从心底涌出的惊叹。这惊叹里,有对湖山灵秀的敬畏,有对匠人手艺的折服,更有对草木与人间温柔相待的感动。

    当第一缕湖风拂过窗棂,茶寮里飘起新茶的清香。陆九渊望着杯中舒展的茶芽,想起白日里茶娘们揉捻时的神情:她们的手掌在竹匾上翻飞,像在编织一首关于湖山的诗,每一片茶叶都是诗中的字,而掌心的温度,便是让这些字活过来的韵脚。原来有些味道,终究要靠人间的烟火来煨;有些传奇,永远藏在匠人布满老茧的手掌里。

第11章 吓煞人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