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李道壮志不足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刘武周与他本是“因利而盟”,结盟之初便各怀心思,因此而今他就算是起了“坐等李善道与唐军两败俱伤后,再从中牟利”之心,也不足为奇。河东是李渊起家之处,他势必不会轻易放弃,再遣援兵,亦在意料之中。唯一的关键是:李渊再遣的这支援兵,主将会是谁人?

    打蒲坂时,就李渊可能会挑选的再援河东的主将人选,李善道和屈突通、窦建德等有过揣测。

    当时他们判断,李渊的援兵主将人选,极有可能会是刘文静。

    但事实证明他们猜错了,李渊结果用了李孝基为再援河东的主将。

    则这第三次救援河东,李渊又会用谁人为将?

    会不会这一次,他会任用刘文静?

    根据刘文静的用兵能力明显比李孝基强,但李渊上次却不用刘文静,而任用了李孝基为主将的选择,李善道将自身代入为他为何这么用人的思路,思酌了会儿,得出结论。

    他肚皮里盘算想道:“李孝基能力不足,李渊却不用刘文静,而用李孝基。其之此举,明显‘任人唯亲。若他再遣援兵,用刘文静为主将的可能性,估计仍然不大,或许会是李建成或李世民?……李建成现是唐王世子,身份不同寻常,不宜轻动犯险,论以兵略,也不如李世民。这般看来,李渊这第三次救援河东,其主将说不得,便是李世民亲自出马也未可知了!”

    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还没有与李世民交过手,但李世民在后世的赫赫威名,早已如雷贯耳。其用兵如神,谋略深远,绝非李孝基可比。若唐军的第三拨援兵,真由他领兵前来,这场仗可就难打了。

    李善道深吸一口气,按住案几,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帐中踱步。

    屈突通等目视於他,不知他为何忽而这般深沉,互相顾盼,没人敢出声打扰他。

    帐外阳光灿烂,透过帐帘洒落一地。

    晒在李善道的身上,他感到炽热。嘿嘿,李世民。他站定脚步,迎对午时的日光,负手望向帐外。他的“汉”字大纛,在帐前的广场上高高矗立,张士贵等亲兵将士肃立火热的日头下,纹丝不动,汗水浸透甲胄,却无一人懈怠。李善道目光扫过,嘴角露出了一丝难言的笑容。

    “嘿嘿,李世民!这第三拨援兵,若真是你为将,那便是一场硬仗,就来看看是你这个李二强,还是老子这个李二强!”李善道心中暗自较劲,决心已定。

    若是刚来到这个时代,李善道一听到李世民之名,肯定不敢与他交手。

    但如今他已历经沙场,大仗、小仗,步骑野战、围城攻坚,不知打过多少,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帐下人才济济,他自问已非吴下阿蒙。李世民虽强,他又何惧之有?

    况乎,当前河东的局势,比之原本时空中,李世民救援河东时,更不利於唐军。原本时空中,对李世民最终取得救援河东之胜利,起到很大作用的柏壁,李善道已经占据;原本时空中,李世民需要面对的只有刘武周、宋金刚两部,而现今,却还有比刘武周更强的李善道部。

    又及李世民帐下,现在也不像他原本时空中救援河东时,那般英才聚集,如屈突通、徐世绩、秦琼、程知节等,现皆未在其麾下。相反,李善道军中,却文武云集,别的如薛万彻、张士贵等不提,只说刘黑闼、宋金刚、窦建德、罗艺、高开道、王君廓这些,谁个不是一时豪杰?

    今日之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李善道目光如炬,战意熊熊,难以克制,他暗骂了声“他妈的”,心道:“就在这河东之地,老子与李世民一较高下!这场仗只要打赢,唐不足再惧,长安、洛阳之鼎,老子即可问之!”他回身转向帐中诸人,下令说道,“传令三军,猛攻临汾,五日之内,老子要见城克!”

    令下,围攻临汾县城又三天。

    刘黑闼攻下了岳阳、杨县,率部赶至。

    两军并力,又攻了一日,却是未需五日,第四天,王君廓、高开道先登陷城。

    这天晚上,杨粉堆派往长安方向的斥候,疾驰而还,带来消息。

    李渊果是又遣援兵,主将正是李世民!

    李渊令其接替李元吉,出任为新的太原道行军大元帅。大元帅府长史窦轨、司马殷开山,行军典签长孙无忌,豆卢宽、房玄龄、杜如晦等为其从属谋佐,刘弘基为左领军大都督、段志玄为右领军大都督、柴绍为马军总管,李道玄、李道宗、长孙顺德、史万宝、史大奈、侯君集、梁实等为左右步骑统军,号称步骑十万,日夜兼程,沿渭水急进,浩浩荡荡直逼河东。

第三十四章 李道壮志不足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