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怨恨的种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按照温饱率计算,占了九成的贫苦人口多半是吃不饱饭的,每天都有人饿死受冻。
但要以人均耕地计算,其实耕地资源并不低,即便是与应天府这种皇城相比也差不到哪里去。那为什么这里温饱率连五成都占不到?原因很简单,耕地资源全部都被地主、贵族占据了。
明朝时期的“佃户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地主贵族们通过雇佣的方法来招募农民,使农民在自家田地里耕种,待得秋收之时只给予农户小部分粮食,大半粮食都自己敛取。
正是因为上层阶级占了太多的耕地资源,使得贫富分化非常严重,多数贫苦人口都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除此之外是当地的就业率,武昌城中产业非常单一,除了农业外就没有其他产业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自然就没有足够的人工作,多数人员是赋闲在家,大量廉价劳动力就这么搁置着,如此就形成了一套恶性循环。
没有工作引发收入低,收入低下引发购买力下降同时抑制了消费需求,没有新的消费自然诞生不了新的产业。正是这么一套经济恶性循环理论使得武昌城的情况十分糟糕。
此时在与赵权闲逛时,朱桢就顺便讲了这一套理论,并埋怨道:“赵大人啊,你统率的官府办事效率可不怎么样啊,得多多加油了。”
朱桢虽然说得委婉,但赵权还是听出责怪之意,连忙跪下磕头:“请王爷恕罪,小人无能,无法像王爷这般文韬武略,治理城池。”
“得了得了,快快起身吧。”
朱桢并不喜欢跪拜之礼,见得赵权在大街中跪下,引得朱桢自己都觉得尴尬了。
不过现在既然发现武昌城贫穷落后的原因,自然就要进行解决了。
朱桢俊朗一笑问道:“赵大人,武昌城当地的权贵地主们你都认识吧?”
“这当然认识了……”说话时赵权心里浮现一阵不好的预感,压低声音说道,“不知道王爷你想要如何?莫非王爷想要从他们身上敛取财富吗?”
“这怎么可能啊!我怎么能干这种强取豪夺之事了!”朱桢义正言辞地称着,大明律法规定,私人财产受到保护,即便是像朱桢这等王公贵族也无权掠夺别人的财产。
何况随便就掠夺别人财产,将会大大打击富人们的积极性,削弱社会活力,为此朱桢才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了。
赵权听得朱桢这么说,这才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为什么赵权会有这样的担心?很简单,因为朱桢的老爹就干过类似的事情。
在明朝建国之时朱元璋就遇上资金困难的问题,后来朱元璋发现有许多商人、地主大发国难财,尤其是明朝建国之前常有行商哄抬粮食,待价而沽,为此使得朱元璋修订各种律法、行政手段来没收富商们的资产。
赵权作为武昌城的知府大人,与当地的富商地主们存在利益关系链,就算现在他不违法乱纪,但这关系链却也没断,所以他不愿意看到朱桢去打击地主贵族。
第302章 怨恨的种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