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安调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章 九十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崔邺和梁城单独在江阴的城外转了几天,梁城和他偷偷说,反王已经吞并了将近两个州府,岭南道向北的漳州、汀州已归反王,江南道上水灾严重,根本无力反抗……

    怕是现在消息还没有传回长安。

    崔邺问:“其他州县可有动向?”

    梁城人胜在稳妥,万事不慌。崔邺其实很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两人绕着周边走了一圈,梁城问:“听说郎君放了两仓粮救济灾民。”

    崔邺笑了声,不在意的说:“粮仓进了水,就地解决了。留着也可惜。”

    梁城觉得未必就是可惜,若是没进水,按照他从前的做派,怕是也会开仓放粮的。

    水患之后本就是民生多艰的时候,朝廷偏偏不敢动武,没钱赈灾,多处受制于人,李家主君无后,兄弟几人难免意动。

    崔邺不曾见过李家的人,但看崔程的表现,怕是也不是多忌惮。

    他琢磨了良久还是决定写信给崔程。

    现在可能是起兵的好时机,但是他不建议。

    崔程正在和崔冕正商量这回事。

    崔家起兵的心思还没有那么明显,崔冕初到凉州,进了都督府,直奔崔程的书房,兄弟两有些年没见了,崔程一身戎装,满面喜色,崔冕站在门口看见刘彰在,笑说:“季玉,多年不见了!”

    刘彰和崔冕是同年,当年同科学子。

    刘彰忙说:“不敢不敢,孝文风采不减当年,刘季玉却已经老了。”

    崔程比平时要开心的多,笑说:”你们两个等晚上了,慢慢喝吧。”

    崔冕笑说:“我可在凉州停些时日。”

    崔程收起笑,“你怕是要在凉州待很久。南地水患,过了淮水,全部遭了水灾,岭南道的反王向北占了两洲……”

    崔冕问:“什么时候的事?”

    “就这个月。”

    崔冕大惊,问:“消息可靠吗?”

    崔程看了眼刘彰:“柬之传来的消息,他人就在江南道。”

    崔冕不可置信的笑骂:“这混账小子!我离家时他还好端端的在家呆着,这才多久,就去了江南……”

    他说到一半,才察觉出这不同寻常的意味。

    抬头看着崔程,愣愣的。

    崔程哼笑一声,“他的心思我懂,倒是怕我出手。”

    崔冕中肯的说:“柬之不知师从何人,行事颇有些乖张,这些年南来北往,倒是练就了一身江湖气。”

    刘彰又以为他要告状,忙说:“五郎性格有些不羁,但是心怀大义,不是等闲之辈。”

    崔程倒是中肯说:“他这个年纪,倒是比我有出息,至于那脾性,还要好好磨练。”

    崔冕这才说:“你们父子这仇,怕是也难了结。”

    崔冕见他不以为意,才说:“母亲倒是让我问你,当年柬之追随你们到河西道,你为何不带他?他追出几十里,一头从马上栽下去,差点没救回来。三嫂闭口不提。自那醒来后,柬之的性子就变了。我如今和他说话已难交心了。少时,他可最爱黏我,我归家那日,他站在母亲身边当我犹如是陌生人。”

    崔程听的皱眉,这事他知道,但不知那么严重,卢氏这几年偶有来信,但是对柬之当年差点丧命的事,只字未提。

    倒是刘彰问:“都督上任那年,他才十五……”

    崔冕知道这是家事,多嘴了一句,也就打住了。

    崔程却听到心里去了。

    几个人聊了聊河西道上的风土人情和屯兵粮草。

    崔冕问:“柬之在河西道上养马,你知不知道?”

    刘彰看了眼崔程,没有答话,崔程说:“他在祁连山下建了一个新的马场,屯了将近两万马……”

    崔冕听的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什么。

    崔程叹了声气:“不说他了,他年岁到了,该成家了,但是一直犯混,如今也不听我的。他母亲定也是管不住他。”

    崔冕这才笑说:“他倒是将一家老小打点的妥妥当当,二哥现在对他都多有袒护。何况是母亲。”

    “他说了要回去照看一家老小,合该他操心照看。”,崔程淡淡笑着说。

    刘彰难得见崔程说起五郎面无怒色,关于南地水灾,崔冕沉思后,还是保守的说:“还是观望吧,今岁的粮草怕是难了。早做腾挪。”

    崔程在贺赖部的平原上已经开荒种麦,用的也是崔邺给的新种子,黄河灌溉,河套平原是种田的好地方,但崔冕还不知道。

    兄弟两正说着,老仆进来说:“二郎回来了。”

    崔鲲自瓜洲归

第97章 九十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