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崇祯,我有一个985大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关乎未来走向的战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通在大厅中急的满头是汗,这样的事情,自打唐通出生之后,就没遇到过几次。

    看似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选择,其实里面备受危机。

    额头上的冷汗不停的往下流着,唐通的大脑飞速运转,不停的考虑此事。

    不仅仅是唐通,吴三桂也陷入了同样的纠结当中。

    吴三桂这人,不仅贪婪重利,甚至还非常好名声。

    年幼之时,以“英勇救父”的名声,冠绝山海关。

    光这一个“英勇救父”的名声,就让他收获了无数赞赏,让他拥有了“纯孝”的名声。

    彼时大明式微,他就想投降建奴,而且还要名利双收。

    可如今,大明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灭亡,甚至还在守城战中占据上风,这让吴三桂有了和唐通一样的烦恼。

    苟且投降?名声尽毁不说,以后万一大明中兴,那他吴三桂的九族可就保不住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流贼攻破京城,而“吴三桂,为了给崇祯“报仇”,不得不“苟全委身”于建奴。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赤胆忠心”,被天下人所熟知。

    事实上,历史上的他,就是这样干的。

    大明能不能中兴,吴三桂不知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建奴虽然强盛,但在体量上,和大明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不投降,那自己总要做些什么吧?要是什么都不做,那以后,难保崇祯不会秋后算账。

    如果领兵救援,可万一大明不行了,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过李自成,以后要是投降了建奴,这可就成了减分项了。

    宁远的吴三桂,愁容满面,一时之间举棋不定,不知所为。

    山东的刘泽清,以及各地拥兵军阀,都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一场京城保卫战,将这些人的龌龊心,全都照的明明白白。

    和举棋不定的人不同,李自成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孤注一掷。

    五月初三,晴,万里无云,天气渐热。

    太阳高高的挂在了天上,李自成骑着战马,率领着兵马缓缓出营。

    前锋早已经就位,李自成率领着剩余的中军人马,来到了前锋后面。

    前锋由刘宗敏、李过和刘芳亮等人统领,共计三万兵,兵分两路,主要进攻永定门两侧的左安门和右安门。

    剩余人马,全部由李自成统领,共计六万余人。

    由贺锦、刘希尧等人协助,总共永定门。

    为什么要攻打永定门?因为崇祯在这里,只要拿下崇祯或者在战场上打死崇祯,战事就胜利了。

    所以,攻打这里,性价比最高,也能集中优势兵力。

    军中伤兵,全都被李自成送往昌平,至于死掉的,就地掩埋。

    军中粮食,已经被吃光,不剩多少,退路已无。此刻,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是进城做皇帝“吃他娘”,还是败走京城,就看这一遭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从天上往下看去,大地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北边的京城,和南边的贼兵,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团体,被城墙分割开来。

    站在城墙上的崇祯知道,这种泾渭分明的分割,终究会被打乱。

    空气中有一股臭味,越是靠近城墙,这股臭味就越难闻。

    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伴随着升高的温度,开始腐烂,蝇蛆横生。

    若不是先前崇祯命士兵用生石灰消杀,恐怕这股气味,会更难闻。

    尽管如此,空气中的那股恶臭气味也很严重。

    崇祯也在担心若是战事拖的太久,一旦进去六七月份,炎热的夏季,恐怕会让城外的尸体变成“发物”。

    如果不能及时清理,疫病,不可

第74章 关乎未来走向的战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