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崇祯,我有一个985大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搬运物资[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嘉定伯?周奎?这还真是朕的好丈人啊!”崇祯皇帝咬牙切齿,冷冰冰的看着前面的这些壮汉。

    “这些杂碎,一个个的耀武扬威的成什么样子。过去几个人,把他们这些人控制下来,给朕带回去,等朕回去了,再找嘉定伯算账。朕要看看,嘉定伯,到底要干什么?!”崇祯的脸色冰冷。

    不是说崇祯不想为这些饥民出气,只是现在就算将这些人处理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笔账,先记在嘉定伯身上。

    崇祯可以肯定,像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嘉定伯身上,朝中的文武大臣们,绝对不少。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种事情,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且绝对忠诚的军队。

    王承恩没有任何犹豫,带着几个侍卫便走了过去。

    王承恩在崇祯的面前畏畏缩缩,可在外人面前,却是别样的态度。

    气势拿捏的很到位,带着这几个侍卫来到了为首的那个大汉面前。

    二话不说,从怀中取出了宫中的牌子。

    为首的这个大汉虽然不识字,可作为嘉定伯的家人,宫中的牌子还是认得的。

    王承恩将手中的牌子在汉子面前晃了晃,骑在马背上的这个汉子,刚刚看清这个牌子,就被吓得一个激灵,差点从马背上摔倒下来。

    “敢问您是?!”汉子急忙从马匹跳下来,恭敬的来到王承恩的面前,一脸谄媚的道:“敢问阁下是?!”

    王承恩收起手中的牌子,下巴示人,冷哼道:“哼,咱家是谁,需要你多嘴询问?

    你后面的那些车上,拉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王承恩的声音尖细,再加上自称咱家,这汉子瞬间就明白了。

    恐怕是宫中的档头,虽说宫中太监无数,可能够出宫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虽然不知道眼前的这人到底是哪个,但级别绝对不低。

    自家老爷是嘉定伯不错,可这些档头们乃是皇帝的亲信,不能得罪。

    说着话,汉子就吆喝了几个同行的人过来作陪。

    站在远处的崇祯静静的看着王承恩,距离比较远,听不清到底在说些什么。

    只看到王承恩在几个汉子的带领下,围绕着车队转悠了一圈。

    又不知道王承恩说了些什么,就看到这些壮汉被几个侍卫控制着,灰溜溜的往前走,再也没有了刚才的气势。

    想要在皇帝面前过得滋润,不仅要会拍马屁,还要有本事。

    对付这些人的本事,王承恩还是有的。

    事情办妥之后,王承恩屁颠屁颠的朝着这边过来。

    来到崇祯的面前,王承恩道:“皇爷,已经办妥了!”

    历史上的王承恩能被崇祯看重,可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心,还有他的本事。

    要是直接对付嘉定伯,王承恩不敢说有十拿九稳的办法,可几个家奴,不过翻手覆手的事。

    崇祯点点头,带着王承恩以及那些侍卫接着往前。

    走在路上,崇祯的脑海中不停的浮现刚才的场景。

    崇祯可以肯定,这样的景象,不止发生在京城这里。

    越往地方上走,这样的景象就越明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决这些事,难度很大,可不代表就没有一丁点的办法。

    手握985大学,还怕找不到解决办法吗?无非就是时间长短问题。

    在外城转悠了大半圈,回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今天,崇祯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坐在暖阁中,桌子上的蜡烛烧的正亮,崇祯在一张宣纸上记录着今天的调查结果。

    “外城中的百姓数量巨大,精壮比例不小。老弱妇孺也有相当一部分,不过,缺衣少食,要是不加以管控,恐怕很多会活不过这个冬天。”

    放下手中的笔,崇祯站了起来,双手背在身后,站在窗边。

    窗外是寂静的黑夜,大雪还在下,甚至还能听见雪落的声音。

    门外响起了脚步声,不久,王承恩的声音传了进来,“皇爷,奴婢求见!”

    “进来吧!”崇祯看向房门。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推门而进,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房门关闭,生怕涌进来太多寒气。

    来到崇祯面前,态度恭敬,内心又有些忐忑,不敢直视崇祯,佝偻着腰,尽可能的让自己语气平缓:“皇爷,奴婢把今天那伙人弄进了昭狱,已经审讯出来结果了!”

    说完话,王承恩闭嘴不言,脑袋埋得很低,等待着崇祯的下文。

    王承恩此举,是在试探崇祯。

    昭狱是什么地方?是锦衣卫的大牢,是皇家大牢。将这些人押入昭狱,某种程度来说,一定程度上象征了厂卫。

    可是,自从崇祯登基之后,限制了厂卫。

 

第3章 搬运物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