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特战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敢来就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问题,那就是其实在反方向也是有很多的良田的,只不过是没有人种罢了。虽然这些地都是能种的好地,但基本上现在也因为没有人耕种而快要成为野地了。

    在这几百里的战线上,清军曾经在临近山海关五十里的地方设置据点。这简直也太不把山海关方面的明军不当回事了,相当不礼貌的行为。每个据点的粮秣供应都来自后方。

    所谓大后方,指的是清朝的都城,也就盛京一带。当然了,满清人以射猎为生,弓马娴熟,肯定是不能够指望他们去种地的,那些种地的,其实是归附于他们的汉人。

    篇幅毕竟有限,就不声讨汉奸了。不然的话估计又得说上好多,也是够累的,而且看起来比较糟心。那就说点靠谱的。

    正因为后方有人在种地,才保证了前方各个据点有粮食吃。但是据点周围的地却没有人放在心上,而这些地,正好可以为明军所用。

    还有一点,那就是小秦庄附近在经过了上一次的破袭战之后,已经没有了人居住。而房子和粮库的基础设施还在。

    皇太极退军之后,距离山海关一百里之内并没有安置驻军。而两千亩地,就在小秦庄据点为中心,就可以完全开辟出来这块试验田。

    往深了说,这不单纯的是个在哪种粮食的问题,这可以称得上是恢复失地了。最早的时候,这块地是被清军占据的,再后来就成为了隔离地带。也成为了明军和清军之间的一块无人区。

    既然如此的话,明军如果占据了这块地方,实际上就等于是把自己的领土又往前推进了。当然,这个前提是,你能够占得下,也能够守得住才行。

    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明军的勇气问题,还同时对清军是一个挑衅。反正趁你不注意,先占几亩地,占住了就不走。等你不注意,再占两亩地,这么个玩法。清军估计也没什么办法,等你地盘稳固的时候,这个占地区域很可能就已经到达盛京的外围了。

    而且凌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清军很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或者经历去维系这些据点了。所以这些据点只能够放弃。在清军乃至皇太极的意识里面。山海关一贯热衷的就是打防守战,所以也不会主动去在这些据点驻军。

    无论是作为一个边帅还是一员将领,都会很清楚的意识到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战线拉的越长,相对来说在每一个点上的兵力也就越是薄弱。

    清军还是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的,他们有披甲人十几万人。但明军在山海关的驻军仅有两万人。还有接近三成是后勤兵和伤员。

    当然我们在之前说过,明朝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如果想要扩军的话,想当兵吃粮的人有的是。之所以山海关这么重要的关隘只有两万部队驻守。朝廷也是有朝廷的难处。

    这个难处如果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那应该就是穷,如果用两句话去概括的话,那就是没钱。三个字去概括,那就是没钱、穷。

    至于为什么朝廷穷到没钱养兵的地步,那在前文中曾经略为带过,后面的章节还有细说,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反正朝廷目前能够放在山海关的兵,满打满算也就是这么多人。

    两万人,如果守住一个重要的边镇,那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那这里的边帅估计年年精神文明奖都得按照省级标准发不低于九千六百块钱的。你还想让他开疆扩土。总不能每个人都按照山姆大爷孙承宗的标准来要求吧。

    如果分兵去驻守小秦庄沿线的话,那么关内的兵力就更加分散也更加的薄弱了。但凌云现在想的是,只屯田不驻军。

    我派人在这里开垦,该种庄稼的时候我就种庄稼,该播种的时候就播种,该施肥就施肥,该浇水就浇水。

    到时候该收棒子的时候就过来收棒子,该收麦子的时候就过来收麦子。没事的时候这里可以并不驻扎军队,留几个老军看守也就是了。等待庄家熟了,粮食有了。就可以招募军队了。到时候再考虑向外扩充地盘的相关问题。

    当然,有人提出来,如果我们把庄稼给种熟了,这个时候清军上来摘棒子收麦子那该怎么办?

    对此凌云的回答很简单,来了刚好,杀掉敌人,骨灰正好可以用来肥田。

第一百九十一章 敢来就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