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特战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的法则[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多少人。现有的人数大多也是通过兼并得来的。

    要不就不会有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了,不过这也是的的确确创造了战争历史的奇迹。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在努尔哈赤的崛起过程中,其实是受了明军总兵李成梁的帮助。

    哪里有露头的,李成梁就打哪里。而且基本上算得上是打一个就能够灭一个,唯独对于努尔哈赤,李成梁似乎是选择性的失明了一般。就是不下手,坐视一只猫长出了利爪,变成了老虎。

    当然,这些都还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你永远无法遏制的是狼子野心,能够手里有一毛钱的时候就能和你赌一个亿,反正赌赢了是赚了。赌输了也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努尔哈赤赌赢了,他从建州女真一个小小的部落首领成了叱咤风云的天命大汗。皇太极从他的手里接过了长跑的火炬,准备一路跑下去。

    这时候,他跑着跑着,发现自己不能一直无休止的跑,会累死的。他得有人给他在沿途提供点粮食和水源。也就是说,他需要帮手。

    这些帮手就是绿营兵,清军看不上他们,却不得不寻求他们的帮助,这是很无奈的事情。而他们在清军中的地位也大致等于当炮灰。

    至于为什么知道是这样,还要前仆后继的跟着清军混,不外乎就是两个原因左右了他们的思维。一来是对于自己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不自信,或者是对于明军的严重不信任,这两种说法怎么说都没问题。

    这种想法的来源自然是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十二万大军被不足四万人的清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正是这样的一个战果,加重了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让很多的明军认为,跟着明军早晚是个死,跟着清军也许能活。

    还有一条比较实际的原因,那就是明军经常处在发不出粮饷的窘迫之下,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在前面分析的挺多,也就不再多说。而清军那边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他们不会种地,但是他们会抢东西呀,无本的生意。

    这两点是大部分的绿营士兵投靠的根源。还有人是真的想靠着这个升官发财的。李永芳就算是他们的一个榜样。当年李永芳算得上是明军投靠的第一人,当然,他最后并不是编入绿营,而是进入了八旗汉军。

    不过对于李永芳,努尔哈赤也算是下了血本的了。李永芳投诚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地区的副总兵,并不是总镇总兵。官阶大致是正四品,和游击等同,职务大致也就比游击高一点点,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就为了招降这个比游击仅仅高一点点的地区副总兵,努尔哈赤搭进去一个孙女。这对于很多明军来说,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事情。

    明军将领中,比李永芳官阶高的人,统兵数量多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也自然会有些眼热。当汉奸也不能落于人后,万一投诚过去直接给个驸马呢。

    话题扯远了,豪格接受了命令之后,就带着两名亲信的副将快马加鞭回了盛京城。

    这一次,就在这崇祯三年的春节里,要爆发一场山崩地裂的战阵。明军只有两万人,这是他们这两年以来兵力达到峰值时候的人数了。相对于刘鸿时代,已经好了很多。

    但他们依然是不允许盲目乐观的,因为他们的正面之敌现在就有接近三万人,对方甚至可以无限制的去添置兵源。就算是用添油战术文火慢攻的方式,也要把这做坚城给烤熟。

    杨嗣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他现在是这座城的主帅。也是大明朝半壁江山最后一道屏障的守护者。只要他有丝毫的犹豫,这里可能就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不是高第,他也不是王化贞。他是杨嗣昌,他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大明官员,更是一个合格的大明边帅。就算是他的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但来到这里开始的那一天,他已经做好了和这里共存亡的准备。

    也许这也是刘鸿觉得他适合来这里的原因。他来这里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而不是来镀金或者混资历的。想镀金到辽东镀的人,脑子一般都是被门给夹过的。

    杨嗣昌能够在文官集团里混到阁臣的位置,脑子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现在唯一需要给自己的就是足够的勇气。因为他的勇气能够感染整个山海关,让这些将士们能够坚持下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的法则[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