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话题到了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就要进入正题了。崇祯看了看刘鸿凝重的面容,知道他有点绷着。于是也想尽快的结束这次谈话,让他放松一下。
于是崇祯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然后说道:“爱卿离任,何人可赴辽东。爱卿可否有人选要推荐呢。”
刘鸿感觉到很惶恐,他立刻离开作为伏地叩首说:“督师职务,乃是朝廷的重器,臣下岂能随便乱说。唯有皇上龙意天裁!”
其实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崇祯也就知道是这样的一个答案了。不过他还是要问,他只是想试探他的大臣到底有没有掣肘朝政的心思。
对于刘鸿这样的表现,他是很满意的。不过接下来他还是想比较真诚的听一下这位前任督师的意见。于是他接着问道:“大臣们都有意举荐杨嗣昌前往辽东,你意下如何?”
刘鸿知道,这所谓的大臣举荐,也基本上就是温首辅的授意之下。而且这时候他也才真正明白,温体仁找他谈话的真正用意。但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如果真的再说不合适,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因此他也只好说:“杨阁老曾经在辽东担任参政,又曾经在户部、兵部任职,于兵法钱粮一路也是内行,或者正当此任。不过阁老身在机枢,皇上要时时顾问垂询,须臾难离。如果外出带兵的话,也恐怕圣上想念。所以还是要请皇上定夺。”
这件事很类似于公务员考试里的面试套路,叫做正着说反着说,总结起来再说说。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听着像是发表了意见,实际上很是模棱两可,也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说。
但是毕竟也算说了杨嗣昌可以做为蓟辽督师的理由,因此也并不算得罪温体仁。大臣们最难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刘鸿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崇祯在自己的藩邸为了躲避阉党陷害,装疯卖傻了十几年,对于大臣们的苦衷他是有体会的。所以也不在多问,又闲谈了几句,就让刘鸿下去了。
等待出来之后,刘鸿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就已经湿透了。每一次和皇帝的对话都像是一次陷阱,问题不知道这个坑是谁在给你挖的,你也不知道你在哪一刻就会跳进去。皇上自然不会找这样的茬,但别有用心的人是很多的。
并不是和皇上在私下里谈话就没有人偷听,太监一直都是存在的。
想起来太监,刘鸿忽然想起来,在山海关城内,自己还有一位盟友,但那个人已经被自己给忽略了很久了。也被我们本书放在后台很久了。
这个人就是派往山海关的监军太监曹正淳,在和他长期的打交道中,刘鸿可以感觉的到,这人虽然是一个太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或许他作为辽东监军,能够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无论是谁接替蓟辽督师这个位置,如果真的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这位监军应该都会出来喊一嗓子。这一嗓子就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一路想着,刘鸿回到了潞河驿,此刻已经正午。刘鸿无心用饭,不知道怎么的,他感觉到一阵的烦躁。自己在屋内闭门读书,不许人来打扰。
他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山海关或许此刻正在面临着一场危机。因为崇祯经过再三的考虑,已经决定了任命杨嗣昌为蓟辽督师。并且决定亲自为他上任送行。
是的,我们曾经说过,杨嗣昌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也应该说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但好人未必就能够办好事。抛却温体仁的排挤来说,杨嗣昌本人也有一个金戈铁马的梦想,他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
几年前,杨嗣昌只是山海关的一名正四品参议。但现在他已经是从一品的内阁大学士了。此刻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再一次回到辽东的时候,他已经决定进行一番整顿了。
虽然他对辽东地区的了解仅限于他在奏报和公文上看到的,以及当初他在辽东任职时候的印象。不过既然新官上任,不得不先烧起来三把火。
想法是好的,不过在书房里和办公室里待久了的杨阁老,并不知道战场其实真的是一个血肉横飞的地方,是一个由不得半天浪漫主义的地方。
很快他就知道自己错了,但是这个代价是巨大的。一场军事上的败笔就要揭开序幕。
凌云等小将送走了刘鸿,正在心灰意冷的时候,迎来了他们新的上司。
第一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