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特战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话别众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凌云来到这大明时代以来,别说刘鸿的这次遭遇,就是他自己也曾经糊里糊涂的被罢官,又糊里糊涂的被起复。当时还在琢磨,说皇上这人还不错,知道自己犯错误就改。还算可以。

    现在想想,满不是那么回事。皇上想起来一出就是一出,就连边帅的调动都如此的轻率,这山海关万一被攻破,京城就岌岌可危了。

    不过在历史上,并不是丢了京城的皇帝都直接亡国,还可以设置,陪都。比如大明就一直把南京作为南都。在南京有相当完备的班子。六部衙门还有都察院都有。

    当时迁都的时候就是把南京当成第二首都来建设的,不过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上的崇祯并没有南迁避乱。甚至在明朝经历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南迁的问题。

    凌云毕竟是二十一世纪来的,是懂历史的,他担心崇祯做了自拆长城的举动之后,万一出了差错,接下来就会大举南迁。

    一旦朝廷迁都南京,接下来的就是半壁江山的沦丧了。北宋当年的靖康之耻,对每一个朝廷都是一个大的鞭策和警醒。范成大出使金国悲愤作诗,舟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低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已成为千古绝唱。

    凌云只是想,那样的事情一定不要再重演了。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更由不得他。他在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游击而已。就在此时中军大帐内参加会议的,四品以上武官就有三四十人。

    在这样的一群军官里,完全都显露不出他什么来,以至于刘鸿开始说了什么他也并没有仔细听。不过还是话说回来了,还是因为大帐里的人实在太多了,并没有人注意到他有没有认真在听。

    不过刘鸿开篇也并没有说什么比较重要的内容,只是说了一些这两年内,大小将官齐心协力,自己来到关内一向仰仗大家出力之类的话。无非是督师大人的客气话。

    客气话说完了,就要开正题了,走神了半天的凌云终于回过神来了。

    刘鸿的语速很慢,他似乎说这些都显得比较吃力。但是他又不得不说,他拿出了内阁的飞签火票和随着廷寄一起来的圣旨。展示给众位将官看。

    其实根本就不用看,很多人对刘鸿即将调离的消息早就已经知道了。因此并不惊讶,大家也并不愿意扫了督师大人的幸。只是一起施礼说道:“大帅此番回京,晋封太师,可谓是皇恩浩荡,我等将校在这里给大帅贺喜了。”

    刘鸿看着满帐的将官们,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山海关这个地方,自己最早并不想来,自己只是个文官。却在这里待了整整两年,如今要走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

    再说,如今是晋封太师,但回到京师之内境况如何,又能够说的清楚么。再说这里百业待举,又是谁能够接替自己挑起来这里的大梁呢。

    当然了刘鸿也知道自己是想多了,能够派谁来接替自己经略辽东,那是皇上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把这里的事情交代好,然后尽快启程回京。不然的话很可能就祸不旋踵。

    刘鸿告诉帐内的将官们,以后无论是谁来接管辽东事宜,你们一定要好好配合,听从帅令。一句话,如何对我刘鸿的,就要如何对待前来接印的人。不要因为刘鸿走了,就和别人闹情绪,这是我作为辽东最高指挥官最后一道帅令。

    大家诺诺连声,刘鸿又好言抚慰一番后,命令散帐。只留下了几个心腹的将官。赵峥自然也算是其中一个,凌云作为一个年轻人却也被留下来。

    凌云却不像别人那样拘束,他很坦率的对刘鸿说:“大人经略辽东已经两年,如今辽东固若金汤。各部也士气正旺,听说大人还要实行屯田,完善后勤。这些目前也都是起步阶段,山海关哪一天能够离开大人,您这一去,如果继任者不能萧规曹随,岂不是一切都耽误了。”

    赵峥接过话头说:“老弟不要想这么多,皇上调大人回京,或许是有更为重要的安排,也说不准大人只是述职之后,回到山海关也未可知。再说,刚才将官们都提到了,大人是我大明第二位在世之时就封为太师的,可见皇帝之信任。”

    这些话其实是想拦住凌云,让他不要口无遮拦,说些不该说的话。但凌云显然已经不在意了,说道:“君独不见张阁老身之事。”

第九十八章 话别众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