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秋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这日上午,李家的一万亩良田,开始收割。最先下手的是那三百亩杂交水稻。
经过几个老农的培育,这三百亩杂交水稻。有的是好稻,根茎粗壮,稻谷又多又丰满。
有的是垃圾。
一类杂交稻,根茎太纤细,而稻谷太重,立不起来。
一类杂交稻,根茎粗壮,没有稻谷。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稻谷收起来,然后分门别类,计算好产出,选择产出好的稻谷,再进行杂交。
重量都是晒好之后,干谷子的重量为准。
而李家的三百亩试验田,就算是普通村民,也看出了一些门道了。那些好稻,长的真是太好,太好了。
而李盛对那几个老农的交代,也不是什么秘密,迅速的在李东、李西二村传开了。
难道李家少爷(老爷)(相公),真的能培育出每亩产出至少三百斤谷子的水稻吗?
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岂不是发财了?
连关勉都激动了起来。在李盛说出那番话的时候,他还喷茶了呢。
但那点小小打脸不算什么,如果能种出每亩三百斤谷子的水稻,那大楚国,岂不是要发达了?
李盛改良稻种,就可以名垂千古了啊。
农耕之国,农桑为根本啊。关勉如何不激动?
这日上午。李盛与关勉、王渊、吴用、赵伯禽站在田边,看着农民在挥汗如雨的割麦子。
今天是先割试验田内,一看就知道出产会多的谷子。
其他残次品,先放着。
三百亩试验田之中,约有五十亩左右吧。李盛要把它们记录下来,分门别类。
“这一亩到底能出多少稻谷呢?还得等晒干了,真是好焦虑。”赵伯禽打开折扇,扇了扇风。然后又说道:“如果出产高的话,那么我家就要种桑树了。”
李盛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如果粮食多了,粮食价格就贱了。赵家是临海首富,经商是本能。
赵伯禽家,可能就不种水稻,而改种桑树了。
这其实是一个弊端。大明朝的粮食产出,本来是在江浙一带的。正因为很多富户,改种桑树、棉花。因为丝绸、布匹利润高啊,所以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不过这也是以后的事情了,短时间内,大楚国粮食还是会富足的。
杂交水稻,第一个目标,每亩增产一百斤。相当于产能增加了一半,这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李盛也很期待,到底能提升多少呢?不过晒粮却需要时间。
接下来几天,两天下雨,四天晴朗。六天之后。
下午。
李家在山下的一处庄子内。李盛等四大才子,以及关勉都是紧张的坐在府门外。看着家奴们,正在收晒好的稻谷。
一个麻袋,一个麻袋的装好,去称量。旁边,赵管家亲自拿着笔纸,开始统计。
这五十亩的稻谷,忙活了一个下午。
待到傍晚时分,数据才完全出来了。
“如何?”李盛等人一拥而上,问赵管家道。
第三百一十四章 秋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