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82 章 老人家送的一箱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时代的一年两熟,是以稻麦轮种为主,兼以双季间作稻。

    早稻种子培育的年代比较晚。南方最初的多熟制,最初都是先种冬小麦,然后种水稻。

    原本的历史中,在宋朝末期,早稻种子培育出来,自宋到清,南方以双季间作稻为主,即将早稻晚稻种子混种,再根据不同的时间移栽,可以一年两收。直到明末清初,他们才逐渐摸索出双季轮作稻的办法。

    陈标不是农学生,虽然经济学中会提一句多熟制的变迁,但没有接触到的时候,陈标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

    现在,他才向老农询问,可否直接双季轮作稻。

    老农不敢用自己的田地尝试。但陈标因为功劳在洪都分了田,陈家又买了许多家中没人耕种田地的兵卒的田地承包权。用陈家的地做实验,老农没有心理负担。

    他们决定明年尝试双季轮作稻,如果比现在的耕种方式收获更多,再向其他百姓推广。

    陈标蹲在地上,手指头在泥土上戳洞:“双季轮作很耗费土地肥力,这个要考虑进去。”

    老农憨厚道:“这个我懂,放心。”

    陈标露出班门弄斧地尴尬微笑。

    朱元璋见自家儿子羞窘的神色,不但不安慰,还哈哈嘲笑。

    陈标瘪嘴:“爹,你这笑容有点眼熟。”

    朱元璋道:“我是你爹,我们当然熟。”

    陈标冥思苦想,然后脑袋上“叮咚”一响:“爹!你和主公哈哈哈的时候非常像!”

    朱元璋眼皮子跳了一下,道:“胡说八道,谁和他像!”

    陈标想了想的,道:“正哥哈哈哈的时候,和你们也很像。”

    朱元璋:“……”没办法,大侄子是他养的教的,不像他像谁?

    陈标只是随口一提。毕竟他熟悉的叔叔们都是武将,“哈哈怪”实在是太多。

    到了八月,陈标梳理了一下,发现自己留在洪都确实没有什么事可干了,才和朱元璋踏上回应天的船。

    回去时,他看到曾经偶遇的那位老人家正在城门口和守门卫兵说些什么,好奇地过去询问。

    原来老人家正在询问城里有没有帮工的需求。他们村子刚收割完麦子,又种下稻子,现在处于农闲季节,可以进城干活。

    老人家笑着作揖:“多赚点钱,今年过个好年。”

    陈标跟着作揖:“今年一定能过个好年!”

    老人家看了一眼朱元璋,眼眸闪烁了一下,然后继续笑道:“对了,小少爷,我正好想去寻你。为了感谢你当时送我们肉,我有些东西想要送给你。”

    陈标连忙推辞。

    老人家摇摇头,道:“是一些书。我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给小少爷,或许能让它派上用场。”

    陈标推辞的话有些说不出口了。

    这个时代虽然早就有了活字印刷,但活字印刷还是纯粹靠人力“盖章”,并未发展成机械运作,所以书本仍旧是金贵物品。许多书籍都是“绝版”,藏在各个书香门第的阁楼中,轻易不会拿出来。

    陈标在这个时代找不到多少爱好,就只能读书。能读到一本没看过的书,陈标就会高兴许久。

    听老人家的话,这些书……有可能是家传的绝版?

    陈标想了想,道:“老人家,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帮你把书印刷一套还给你……唔,如果书很实用,我们可以商量多印一点放在书店,大家都能看,分成好说!咳,如果是家传绝学,不好外传,那就算了。”

    老人家笑道:“不是家传绝学,是受人所托藏了一份。如果小少爷能刊印,我当然求之不得,钱就算了。”

    陈标立刻严肃道:“那不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反过来也成立。取之有道的财,为何不接受?如果人人都不接受取之有道的财,那不是君子活该受穷?好人不就一定比坏人过得差?这钱,你必须拿!”

    陈标几顶高帽子丢过去,老人家愣了许久,然后哭笑不得道:“好,好,我不推辞。只是这书不是我的,钱我也不能拿,我给他的家人寄过去。”

    陈标摇头:“你受他所托,帮他做事,也该拿钱。我会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原作者。”

    陈标拍着自己的胸脯:“我是豪商陈家的家主,经商,我是专业的!”

    老人家心道,我怎么看你也不像个经商的。

    他笑着问道:“你身后是你爹吧?你是家主,那你爹……”

    朱元璋毫不顾忌地开玩笑道:“我?为陈家家主打杂的。”

    陈标叉腰:“对!”

    老人家开怀大笑,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道:“那我就放心了。”

    我就放心了,放心了啊。

    老人家见陈标要离开,让陈标稍等一会儿,让一个中年人扛了一箱子书来。

    

第 82 章 老人家送的一箱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