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全世界都说我是好男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七零抛妻弃子知青(30)[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还有这么多好看的衣服。

    原来,并不是人人都穿蓝工装绿军装白衬衣黑裤子。

    原来,仅仅只是西装裤,都有那么多料子的区分。

    时泽都这样了,他媳妇就更不用说了。

    这一段短短的学习之旅,带给他们夫妻俩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样,让他们产生的灵感也是巨大的。

    回程的路上,时清揽着自己小弟,满脸严肃:“怎么样,想好以后该怎么做了没有?”

    时泽郑重点头:“服装行业果然是朝阳行业,哥,你果然没有骗我!光是一条西装裤,就能卖几块钱!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赔!”

    时清却摇摇头:“赔不赔是另说,重要的是,你得学会根据市场调控你的产品!”

    时泽喃喃:“市场……”

    这年头,即便是改革开放了,也依然少有人提到所谓的市场理论。

    时泽却从二哥的话里,咂摸出些许味道来。

    时清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没事,先这么干着,我相信你!”

    于是,不多久,柳市市中心街头,就出现了一家新店。

    这家店的店面不大,却很是猖狂的开在了百货大楼的对面,上面挂着一个招牌:“港城新款,先到先得!”时泽又是敲锣又是打鼓:“新店开业,港城新款,买两件上衣送一条丝巾,买两条裤子送一双袜子,先到先得!”

    港城这两个字,对如今柳市的百姓们来说,着实有不小的吸引力,更何况,还送东西!

    当天,时泽媳妇按照港城看到的衣服款式做出来的服饰,就几乎被抢光了。

    之后几年里,时泽的生意越做越大。

    还在时清的建议下注册了商标,在柳市近郊办了私营工厂。

    从港城拿来版型后打板生产,几乎不用一周,就能在店里铺货。

    一开始,因为担心政策缩紧,不管是工厂还是店面,时泽都不敢雇用外人。

    要么是自己上,要么是找了家里亲戚上。

    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政策明显放松了,柳市街头逐渐出现了不少私人店面,近郊也开始出现第一家物流公司。

    时泽才开始逐渐扩大规模,也逐步扩大了工厂工人的数量。

    相比较国营工厂,时泽的工厂采取了底薪+计件提成的工资组成,干得多,拿得多。

    这种工资模式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年轻员工。

    而这些手脚麻利的年轻员工,也为时泽的服装品牌增加了源源不断的新货。

    到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时泽创建的服饰品牌已经逐渐成为柳市乃至周边地区不少小商家的批发最爱,一天的营收额就足以抵消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

    ……

    认识时泽的人都觉得他很牛。

    毕竟七八十年代趁着国家的东风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

    但像时泽这样,先是从服装行业入手,慢慢转战时尚行业,然后又插足了影视行业,最后成为影响国内很多年的时尚+影视行业大佬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时泽却不这么觉得。

    在他五十岁正式宣布退休,并且将自己名下的企业正式交给自己的孩子管理的时候,国内最大的媒体采访了他。

    “……像您这样,一连跨了好几个行业,而且每一个行业都能做得很好,我很好奇,是什么支撑着您跨行业呢?要知道,很多人在一个行业成功后,很容易就驻足不前。”

    时泽陷入回忆中,最后却给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时清。”

    然后又在记者的追问中说出了心里的答案。

    “时清是我的二哥,当初在他的鼓励下,我才决定自己开店。也是他第一次告诉我一个词,叫市场。”

    这个采访一经播出,引起了热烈讨论。

    而时清这个名字,也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人们愕然发现,时泽的影视公司多年来投入发行制作的多部影视作品,竟然都改编自时清的小说。

    再一深挖,人们发现,怎么京大教授里还有一个时清,国家历史博物馆里有一个时清,国家文物研究所里,还有一个时清。

    这天,人们自发开启了一个活动:寻找时清活动。

第30章 七零抛妻弃子知青(30)[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