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家逃荒:农家长姐有空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章 迁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置换庄基地不是沾你们的光沾大了吗,你们掏多钱买的小院,俺们把钱掏出来,不然睡不着觉。”

    张亮笑了,想着这家人倒是实诚人,就说:“州府已经派我来管理包括福门村、万寿村和山上的平林村,做这里的乡绅管理三个村的事务,福门村在这两个村的中间,想盖个私塾,收纳三个村里的孩子,那要不段家就也出点力,你们要是真的非要还院子钱,要不就把这些钱捐出来盖私塾吧!”

    段家人最终拿出了钱给了张亮,张亮添了些钱用来盖私塾了。

    段家人有了这七间房的桩基,一家三间半的桩基,盖两个挨着的房子,既能分开住,有些私人空间,又挨在一起,有事有个照应。

    每家把卧房收缩一下,盖一间堂屋,三小间卧房,小小的院子旁盖个厨房,留出茅厕的地方,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建设起来。

    自然钱都是从大户出的。

    轩辕王朝的家族概念很强,很多家族男丁成年后也是家族的一份子,轻易不会分户出来,特别是家族观念很强的贵族家庭,就像张家而言,虽说三个男丁都有各自的领地,但家族的财产其实都是在一起的,张老爷子还在世,如果家庭和谐,是不会分家各过各的。

    这也是家族势力越来越大的本质原因。

    新开发的乡最终州府下派了三名乡绅,张家张亮、汪家、陈家,都是熟悉的面孔,其中汪家分配的四个村都是地界比较好的,段家农庄所在的村子福门村隔壁的凤阳村划归了陈家,三个乡绅,汪家分配良田4000亩,陈家和张家良田3500亩,这些良田归乡绅管理,但大多会雇佣村里的农户耕种,这要看乡绅自己的管理模式。

    堂庭的时候汪家粮仓的就是这里说得汪家本家嘛,汪家在州府自然也是有势力的,这汪家背景还是很雄厚的,家族本家近亲官居户部尚书,叫汪显仁,正是人祖庙里瑞王救的汪家父女,那中年男子就是户部尚书汪显仁。

    户部尚书汪显仁在朝堂中各位皇子阵营中,明面上看来是没有依附于哪个阵营的,但这些年在三皇子不断做工作的情况下,慢慢倾向于日益羽翼丰满的三皇子,很多政见都和三皇子保持了相对的一致性,但前段时间到平城的时候突然发病,又感染了瘟疫,被迫停留在人祖庙。

    汪家的家丁飞鸽传书京城,原本这飞鸽传书是给三皇子的,但水灾下,通信已经中断,飞鸽传书被在永丰州坐镇的瑞王的人截了下来。

    瑞王很意外的出手救了汪显仁和闺女。

    汪显仁自然是感恩戴德的,在朝廷划拨粮食的分配上,违背了三皇子的意愿,在早朝议论粮食分配的时候,把原本要分配给兵部的粮食很大一部分主张分配到了永丰州。

    汪显仁事后是这么回复三皇子的:“臣的老家在永丰,这次也亲身经历了水患的无情,请三王爷见谅,体谅臣的一点私心。”

    却只字未提瑞王救过自己这件事。

    三王爷虽然恼怒,老六(瑞王)被皇帝派往永丰,如果有政绩,父皇就会看重,老二已经很难缠了,再多一个他的助力,对自己就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但三王爷没办法当面训斥户部尚书,谁让汪显仁是永丰人呢,人家已经过来赔罪了,你还能说什么,对户部的第一把交椅这样的官员还是要拉拢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汪家会比陈家早一步接到堂庭县泄洪的消息了,朝廷有要员啊。那追求封华文的汪直可不就是汪家的人,周敏的相公陈明巴结着自然是因为汪家根基深厚了。

第63章 迁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