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马鞍和马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邯郸城西郊平原,魏国在此建立了一个大型的骑兵训练场。
训练场最外围一圈是骑兵练习骑术的赛道,一批批数百骑的骑士奔驰而过,绝尘而去;
训练场的内部划分为射击场、冲杀场、打斗场等,当然,所有的项目都是骑在马上进行;
训练场靠近营房的最东端,是新兵练习最基础的上马、骑马动作的场地;
魏道在李左车和百里布的陪同下,骑马绕场转了一圈,魏道了解到,魏国原有骑兵三万,现在新训练成的骑兵不过万人,也就是魏国现在拥有骑兵不过四万人,魏道对此很不满意。
回到营房,魏道看着新兵们的训练。
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到春秋战国时,笨重的战车还是军队的很重要的战斗力,华夏文明素以农业为根基,对马的依赖性较低,缺乏灵感和动力;而塞外的胡人已经是“胡儿十岁能骑马”。
公元前307年,为了对付善于骑马射箭的北方“三胡”(东胡、楼胡、楼烦),赵武灵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抛弃了笨重的传统战车,开始向对手学习,即所谓的“胡服骑射”。
很快,其它诸侯国纷纷效防,大力发展骑兵,但即便这样,骑兵在军队中的所占的比例依然很低。原因是训练骑兵的难度太大,培训骑士太慢,究其根本原因是当时的马具还不完备。
要到汉朝,供马使用的器具马鞍、马镫、笼头、衔铁、马衣、低头革和缰绳等才逐步完善,而在秦末汉初,马鞍和马镫可能已经开始出现,但还是较初级的阶段,也没有大规模普及。
而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很重要的部分,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骑跨于裸马的背上,在马飞驰的时时候,需要用双腿夹紧马腹、用手抓住缰绳或马鬃才不致摔落。
这种方式导致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在奔跑的马背上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弓箭和刀剑,一不小心就会从马上滑落。所以这时骑兵除了速度快以外,其作战效率相对来说还比较低下。
(注:研究人员通过种种迹象表明,在汉武帝时期马鞍和马镫应该已经比较完善,但还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有证据支持马鞍和马镫在东汉已经比较完备,在此不作进一步控讨。)
魏道看着训练新骑士的马已经装备了马鞍和马镫。但马鞍是用皮做的软马鞍,只是为了防止人体和马背的摩擦;马镫也是用皮做的,而且只有单边,主要是为了方便新兵上马用。
魏道发现,除了新兵以外,成熟的骑兵却很少使用马镫。魏道很感觉很奇怪,问道:
“为何只有新兵才使用马镫,而我们的骑兵部队却很少用?”
李左车答道:“王上,是这样的,新兵用马镫是为了更快的学会骑马,以及保持在马上的平衡,而熟练的骑手认为使用马镫是骑术不过关的新手,对此不屑一顾,如果老兵还使用马镫会被其他人看不起。”
魏道感到不可思议,“那大家应该都知道马镫更利于保持在马上的平衡吧?”
第122章 马鞍和马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