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监察御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邦怀疑有人在暗地里支持郎佐和房夏造反,但剿灭两人之后,并没有搜出什么证据。
“没有人支持他们,他们就敢造我的反?”刘邦很纳闷。
张良说道:“大王想一想,不想让你好的人都有谁?”
“项羽?......魏道?......”刘邦在脑海里想着,也只有这两人跟自己有利害关系了。
“都有可能,但这时机太巧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反应这么迅速?”张良一边思索一边说。
“那就是楚国,早就安排了细作在我们国内,楚国吃了败仗后,国力不支,由此教唆郎佐和房夏二人谋反。”
“也不见得一定就是楚国,很有可能是魏国。”张良说道。
“此话怎讲?魏国跟我们暂时又没有利益冲突。”
“大王您想啊,魏国最愿看到的是什么?当然是汉楚之间长期僵持下去,好给魏国的发展赢得时间。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是一方打破平衡,逐渐强大。”
“子房分析的有道理。那查,严查细作,查查在魏国和我国之间流动的所有人员,特别是商贾。”
刘邦在国内进行了一场大清查,抓了一批魏国的商贾,但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迫于魏国施加的压力,只能以各种理由罚了一些款之后放人。
刘邦很郁闷,总担心下一次还会出现反叛,只能暗地里安排人对原关中三王的旧部进行监视。
魏国平阳,魏道已经接到楚汉停战的消息,对陈平说道:
“好啊!楚汉终于可以消停一段时间了,不然项羽不一定抵抗得住刘邦的进攻啊。”
“好是好,就是这样的状况保持不了多久,不出一年,双方必定又要开打,可能就会决出个高下来。”陈平说道。
“是啊!我们还得加快准备。”魏道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说道:
“你说从关中和楚国逃往我国的难民中会不会有细作?”
陈平说道:“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但这很难查证,如果有细作,打探国内的一些发展情况是再所难免,但只要保证国内不动荡,他们就没有机会。”
“我想设立一个监察机构,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魏道说道。
陈平想了想,说道:“王上不是有个门生吗?我看他来领衔最恰当不过。”
“我有个门生?......哦!你是说刘年啊!把他给忘记了,对对对,他来做监察御史倒是行。”魏道终于想起来这颗闲棋。
刘年,魏道手下大将苏轼妻子刘彩之弟,他们是魏道早年收养的贫苦人家的孩子,魏道将刘年安排在自己妻弟刘景手下学法,现在已经二十二岁,在刘景手下已经做了几年的事。
魏道来到户部,户部尚书刘景告诉魏道:“好消息!今年从楚国逃往魏国的难民又有二万多人,从关中过来的有一万人。”
“今年还没过一半,就跑过来这么多人,看来他们两国国内的情况不妙啊。”魏道欣喜地说道。
“是啊!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多,另一方面他们都知道魏国比他们国内好。”
“好啊!好好安置,凡是过来的人,都按魏国人对待,帮助他们安家,分给他们土地。”
第120章 监察御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