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穿AI:一切为了数据收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还有人看的话[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何获得的呢,就是立刻向英国派遣留学生,学习造船技术,期待这些技术者能建造属于日本的自己的军舰,第一任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以及后来成为镇府要人的井上馨等人,青年时代都曾在西洋留学。

    德鲁克认为教育在明治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是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核心”

    其实明治的变革始于江户末期掀起的教育热潮,在京都等地方很早就开始传授西洋知识,明治时期的伟人们都在藩校或私塾接受过教育。

    明治人充分利用江户时代的教育基础,大力兴办教育,古都京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治二年(1869年),京都64区都建起小学,并成为各自地区的中心地。

    其中开智小学的校舍现在是京都市的学校历史博物馆,里面保存着明治四年八月京都府颁布的日本最早的课程表,中国的古典《孟子》,介绍外国文化制度的《西洋事情》,由此可见明治的教育内容是新旧结合的,在传授西洋新知识的时候,采用的也是日本独有的做法,为了保持日本文化的独立性,创造了众多的翻译新词,把外语改写成了日本语,这就是明治维新的第二个特征——文化的独立性。

    日本评论家加藤周一是这样认为的,就语言问题而言,翻译主义以及推行手法及其重要性,是现在的人们需要向明治维新所学习的东西,对于从来闻所未闻的西洋国家的文化制度,明治时期的官僚们,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理解,消化,并且能够掌握其技术,将外国文字翻译成新造汉语起了很大作用。

    明治时期为了吸收西洋的知识,福泽谕吉,西周等人创造了很多新词

    举例——哲学,理想,本能,很多单词都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与此相对照,在很多西洋殖民地国家,传授现代文明的教育,采用的是英语,法语等西洋语言,比如在印度,为了近代化,不得不丢弃本国的语言,如今对于很多印度人来说英语是主要语言。

    明治的日本有独立的精神,文化独立,这就促使了对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

第54章 还有人看的话[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