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空铸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章 调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嗯,猜了个大概!”

    “行呢,那你就去收拾东西吧,我来安排你的行程!”

    “好的,麻烦你了主任!”

    尽管从雷翔那边听说了新歼飞机,但是邵凯对其也是一无所知,只知道应该是三代机,所以一路上他都在琢磨去成飞到底要干什么。

    其实新歼项目提上日程已经好些年了,也就是当初的10号工程,算算时间也差不多有十年了,不过一直都处于推翻重来的状态。

    64年的时候歼8和歼9同时立项,那时候的沈飞还不叫沈飞,叫601所,而郑如伟口中的宋总师还很年轻,只是601所的一名气动组组长。

    歼8和歼9两个项目并行,但当时601根本没有能力并行两个项目,处于控制风险的考虑,技术保守的歼8方案被作为主攻方案重点保障,并在71年很快上天。

    而歼9项目,当时只得到了601所大约十分之一的研制力量,事实上几乎不可能成功。

    后来601所成立成都分所,就直接把研制歼9的小组直接调去了成都。

    而这个601成都分所,也就是后来的成飞611所了,他们当时的任务,就是继续那个歼9项目。

    经过多年的反复折腾,歼9项目最终被下马了,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611所在歼9项目上积累了深厚的设计经验。

    尤其是气动布局这一块,大胆采用了当时相当时髦的“抬式布局”(也就是鸭翼布局)。

    而在歼9的反复折腾中,611所也对鸭翼布局做了很深的研究,把能做的鸭翼\/主翼匹配方案都做了个遍,。

    由此对鸭翼布局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这种对鸭式布局的理解,在世界范围上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

    后来华夏空军再次提出想要新歼,611所当时也派了4名技术人员参加新歼方案评审。

    再加上当初沈飞给出的雪貂成熟图纸,所以成飞这边提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10号工程,甚至设计方案都准备了四种。

    不过在当时,我们还没有“鸭式布局”这个说法,准确的说应该是“无尾加前翼”布局。

    再到后来,成飞所这边提出的设计方案最终通过了空军组织的定型会,而且已经完成了3期的高低速风洞试验、流谱观测试验,现在已经造出了全尺寸金属样机了。

    新歼项目因为是成飞提出的10号工程,现在已经有了样机,所以就命名为歼10,而歼10的是以三代机的标准设计的,所以进入试飞院的邵凯这名临时试飞员就被雷翔推荐给了宋总师。

    毕竟邵凯可是国内首批三代机飞行员,这跟他们这些试飞员有着巨大的区别,试飞员测试出来的飞机最终都是要给战斗机飞行员来驾驶的。

    尤其经过调查邵凯进行过长途武装巡航,近距离驱逐过外军军机,这可是宝贵的飞行经验,所以一名真正的战机飞行员的意见对于尚处在设计状态的歼10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可以说歼10汇聚了所有成飞人员的心血,尤其是宋总师,把歼10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待,为了歼10将来能够成功一飞冲天,宋总师拉着老脸找熟人。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说动了航司,将邵凯临时调往成飞。

第94章 调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