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假新闻,假报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朱由校的设想中,“平辽债”将分为一元、十元、百元、千元四种面值,涵盖了从平民百姓到权贵富豪的全部大明子民。
nbsp三年期,年利率为2%,发行总额为六百万。这是计划中的,还要听听毕自严和吴大章的意见。
nbsp而既然命名为“平辽债”,在平辽成功后,持有债券超过百元者,将能在辽东租地耕种,享受最低赋税的优惠。
nbsp没错,朱由校准备把“因粮”逐渐地变成固定的国家政策。
nbsp还是历史上的办法,凡是缴纳赋税在十元以下的农户,并不加征赋税,而对纳税十元以上的富户,则按照财产的多寡,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征。
nbsp这个标准比历史上的五两又有提高,能够涵盖更多的百姓;而对富户的加征,也不是涸泽而渔,至少朱由校认为是能够接受的。
nbsp但脑满肠肥的官绅肯定会觉得肉痛,别说加征了,就是照常征收,他们还想办法隐冒偷漏呢!
nbsp好吧,既然那么贪财,那就让你们人财两空,都双手空空地滚去开发边地。
nbsp如果说皇帝之前才有些顾忌,要找个借口来处置士绅官僚;现在他索性不装了,朝廷制定颁布的政策,谁敢违反,谁敢不遵守,那就对谁不客气。
nbsp朕有那么厉害的军队,连建奴都能打败,还治不了你们这些既贪又蠢的王八蛋?
nbsp而从发行“平辽债”引申出来的想法,还不止这些。如果“平辽债”发行顺利,朱由校觉得可以让其在市面流通。
nbsp或许不是所有商家和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平辽债”,毕竟不是正规的货币。
nbsp但也不排除因为平辽战争的节节胜利,“平辽债”水涨船高,成为比较受欢迎的有价债券。
nbsp当然,朝廷和银行也可以推波助澜。开个债券交易所,银行进行逆回购,都是可以尝试的办法。
nbsp目的也很简单,将纸制的债券变成信用货币,为发行纸币并顺利流通打基础,作准备。
nbsp朱由校并没有把自己全部的想法写在密信上,老毕和老吴还不需要知道得太多,至少在短时间内不要混乱他们的思维。
nbsp咣!皇帝没写完结尾,就被一声响动惊扰了思绪,眼睛一瞪,神情不悦地看了过去。
nbsp其实声音并不大,只是皇帝太专心于大明的金融事业了,才被吵到而不高兴。
nbsp范小慧不小心打了磕睡,头碰到了旁边的屏风,刚缓醒过来,便看到皇帝有些怒气冲冲地望了过来。
nbsp“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在范小慧的印象中,还没见到皇帝如此的样子,吓得赶忙跪下请罪。
nbsp哼!朱由校用重重的鼻音表示了心中的不满,吓得范小慧跪在地上声也不敢出,头也不敢抬。
nbsp臭丫头,这可是你自找的。正想找个由头“责罚”你呢,你倒自己送上门来了。
nbsp朱由校整理了下思绪,把密信写完封好,才站起身走下御座,经过范小慧身边时沉声吩咐道:“随朕过来。”
nbsp范小慧从地上起来,垂首敛衣跟着皇帝,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皇帝要怎么责罚自己。
nbsp是杵你呢,还是杵你呢?
nbsp皇帝走在前面,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坏坏的笑意。
nbsp……………………
nbsp从万历四十六年,建虏努尔哈赤在兴京“告天”誓师叛明,辽东战争便不断传来噩耗,使得大明始终笼罩着一层阴云。
nbsp但对于不是辽东的百姓来说,那还是遥远的事情,除了赋税增加,并没有关系到自身的利害。
nbsp就算建虏占了全辽东又如何,没有人会想到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建虏会席卷天下,终结立国几百年的汉族王朝。
nbsp更没人想到,几十年后的战乱并不会放过谁,刀光血影、尸山血海谁也躲不过。活不到那个时候的,另当别论。
nbsp正因为如此,北方的百姓对战争的感觉都不强烈,更不要说南方的了。
nbsp所以,对于辽东战事的巨大投入,对于皇帝平辽的迫切心情,很多人并不理解,却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
nbsp但皇帝却不管这些,只关心国家的安危。甚至于,对于平头百姓的关心,也要多于权贵士绅。
nbsp这与历史上的帝王是迥然不同的,不依靠勋贵,不依靠士大夫,这是自古以来治天下的真义吗?
nbsp可不管有多少怨言,又有多少串联抵制,在至高无上的皇权下,在越来越严密的厂卫侦悉下,都被打得粉碎。
nbsp厂卫横行,内廷得宠,国衰乱象……
nbsp有人在怨毒地咒骂,但大明的国势,却已经有重振的迹象;辽东、西南的战事,也捷报频传,胜利可期。
nbsp诅咒或怨恨也只能隐在暗中,《大明论坛》却是唯一能够公开的喉舌,且掌握在皇帝手中。
nbsp不时刊载的文章,把那些道貌岸然的生员士绅,贪财忘义的奸商土豪,贪渎不法的权贵官僚,揭露批驳得体无完肤。
nbsp而且,对满口仁义道德、平时慷慨陈辞,遇事却无一策的“正人君子”,皇帝毫不留情面地罢黜、流放,朝堂反而清静了,政事反而顺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这真是打脸啊,没了那些自以为不可或缺的官僚,结束了“众正盈朝”的局面,国事倒有蒸蒸日上的趋势,屡战屡败的辽东战场也是完全逆转,灭奴亦见曙光。
nbsp真以为没你们不行啊,真把自己当回事儿啦?狗屁!
nbsp看吧,政务照样运转,比以前还顺当;想当官儿的依然在寒窗苦读,吏部诠选的还是排着队。
nbsp这些变化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对官僚、士绅、生员等特权阶层,却是令人沮丧,不得不接受的变革。
nbsp随着“帝党”的不断扩大,为失意者说话的越来越少,甚至连同情者也鲜见。
nbsp而敢炸刺的不是被抄家流放,便是被砍头清洗,反对势力越来越弱,也越来越无人敢反抗,更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nbsp皇帝对此也能感觉得到,抄家流放的越来越少了,可断了他一条生财之道。
nbsp有一利就有一
第二百零三章 假新闻,假报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