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点亮长安城108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推广高产粮种,顾尘纳妾云都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用不了几年,100亩地就能全部种上高产粮种。

    这一刻,所有百姓,都对顾尘充满了感激。

    ……

    当晚。

    光福坊,顾府。

    尽管是炎炎夏日,但大厅内的空调,却源源不断的释放出冷风。

    凉爽的环境里。

    顾尘一家人,正围在圆桌旁吃着火锅。

    如果外人看到这一幕,定然会非常不解。

    大唐明明是分餐制,席地而坐。

    而顾府却坐在舒服的胡凳之上,凑在一起吃火锅。

    没错,他们吃的就是现代火锅!

    火锅和空调,都是修政坊家电厂生产而出。

    而火锅蔬菜,全都出自于长安城外的蔬菜大棚内。

    蔬菜大棚内,种植着辣椒、番茄、四季豆、西葫芦、胡萝卜、白萝卜、丝瓜、南瓜、花菜、卷心菜、香菇、菠菜等蔬菜。

    此刻,这些大唐没有的蔬菜,全都出现在了顾家的餐桌之上。

    至于火锅荤菜,则有牛肉片、羊肉片、猪肉等等。

    餐桌上。

    顾尘的母亲张氏,不断给刚满三岁的顾琮夹菜。

    顾琮是顾尘的弟弟,前几年刚刚出生。

    按照史书记载,顾琮是唐高宗时期入朝为官,后来在武则天时期当过两年凤阁鸾台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顾尘每次看着他,都有种不真实之感。

    这时,顾胤笑着道:“尘儿,眼下长安城无数百姓都在抢购高产粮种,恐怕用不了几年,关中地区的每块土地都能种上高产粮种。”

    “没错!”

    顾尘点点头:“我除了卖给长安城百姓粮种外,还将一批粮种运至吴郡,让顾家和陆家的佃户种植。

    据我估算,六七年后,大唐三百余州,都会有高产粮种!”

    他心里很清楚。

    无论是农耕帝制时代,还是21世纪。

    粮食都是人类的绝对刚需。

    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粮食。

    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大唐属于“治世之先务,立国之根本”。

    现代同样如此!

    正如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粮食可以多,多到把粮食喂猪。

    但是绝对不能少!

    这时,顾胤说道:“尘儿,你先前推广白纸和书籍,其实是对世家门阀的重创。

    但你这次推广高产粮种,绝对符合世家门阀的利益。

    他们会推波助澜,以最快的速度在大唐各州推广高产粮种。”

    顾尘沉声道:“我顾家只是吴郡四姓之一,尚且在吴郡拥有两万亩农田。

    而五姓七望的范阳卢氏,从大陆泽到漳水、洛水、仓川等地,少说也有10万亩农田!

    范阳卢氏将田地租给百姓种植,最低也得抽五成的粮食。

    有了高产粮种,他们必定会第一时间推广,在自家田地种植。

    长此以往,世家门阀的底蕴,会变得更强!”

    听到这话。

    顾胤喝了一杯白酒,笑着道:“世家门阀的强盛,是陛下担忧的事情,你只管推广高产粮种就行。”

    闻言,顾尘微微点头。

    不管怎么说,高产粮种的出现,会让百姓的日子更好。

    突然,府内家仆顾思文,拿着一封书信,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他将书信递给顾尘,说道:“郎君,这封书信是平康坊云都知送来的。”

    话音刚落。

    顾胤、张氏、陆妙竹,都一脸古怪的盯着顾尘。

    面对众人异样的眼神,顾尘打开书信一看,只见上面写了一首诗。

    “日日悲伤未有图,懒将心事话凡夫。”

    “非同覆水应收得,只问仙郎有意无?”

    看到这里,顾尘有些错愕。

    这首诗的意思是,云彩萍那天在平康坊和顾尘见面后,心生爱慕,一见倾心,希望顾尘能够替她赎身从良。

    顾尘记得,那天在平康坊,几个人谈论诗词歌赋,玩行酒令游戏,玩了一夜。

    云彩萍品貌俱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他对其观感不错。

    可这并不是男女私情!

    顾尘想了想,将书信递给妻子陆妙竹:“竹儿,你对这首诗怎么看?”

    陆妙竹看了眼,浅笑道:“夫君,妾身并不反对你纳妾。”

    顾胤和张氏,弄清原委之后,也不反对。

    在世家门阀眼里,纳妾只是一件小事,无足轻重。

    恰好陆妙竹有孕在身。

    顾胤和张氏,反而乐见其成。

    见状,顾尘也不扭捏。

    他对顾思文吩咐道:“明日你带1000贯,去平康坊相庭楼,替云都知赎身。”

    “是,郎君!”

    顾思文连忙应声。

第23章 推广高产粮种,顾尘纳妾云都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