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我点亮长安城108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现代白纸诞生,现金奶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光福坊。

    顾宅,书房内。

    一名相貌堂堂,文质彬彬的中年书生,正在翻阅书籍。

    他是当朝著作佐郎顾胤,官职从六品上,负责修撰国史。

    顾胤出自吴郡四姓中的顾氏。

    吴郡顾氏,属于越王勾践七世孙摇汉之后,是吴郡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亦是江南十二大名门望族之一。

    顾氏家族书香传家,传承延续数百年,英才辈出,名士不绝。

    顾胤的父亲,是隋朝秘书学士;祖父顾越,是陈朝给事黄门侍郎。

    家族如此显赫,顾胤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极高。

    好在顾尘非常争气,目前已官至万年县令,不负顾氏门风。

    这时,顾尘敲门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叠厚厚的白纸以及宣纸。

    这些白纸和宣纸,是青龙坊造纸厂,刚刚生产出来的。

    顾胤放下手中的书籍,笑着道:“尘儿,你回来了。”

    顾尘点点头,将手中的纸张递了过去。

    “阿耶,您看这些白纸和宣纸如何?”

    顾胤双手接过,顿时眼前一亮。

    “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洁白无瑕的纸张,真是匪夷所思!”

    说着,他拿起桌上的宣州贡纸、益州黄白麻纸、婺州细黄状纸、均州大模纸、蒲州细薄白纸,与白纸进行了一番比对。

    半晌之后。

    顾胤啧啧称赞道:“我本以为宣州贡纸,已经算得上洁白如雪。可眼前这些白纸,厚度均匀,质感十分细腻。而这宣纸,更是白如雪,柔如绵。”

    大唐的造纸工艺,由于没有漂白之法。

    哪怕是朝廷贡纸,洁白程度也远远无法和顾尘拿来的纸张相比。

    顾尘附和道:“阿耶,这些白纸和宣纸,都是青龙坊的造纸工坊所生产。当然,如果用毛笔题诗作画,还是宣纸更合适一些。”

    他很清楚,哪怕在后世,书法和绘画都离不开宣纸。

    在宣纸上写诗,有骨存精,铺纸作画,泼墨如云,更能彰显艺术风格。

    顾胤一边打量这些纸张,一边询问道:“尘儿,寻常的造纸工坊,一刀纸售价六百文。你这些白纸,作价几何?”

    “不贵!这些纸张售价十文钱一刀!”顾尘笑着道。

    闻言,顾胤深吸一口气,道:“此言当真?”

    顾尘再次点头。

    此时,顾胤心里翻起了滔天巨浪。

    一刀纸,即一百张纸。

    按照六百文的市场价,平均一张纸售价六文钱。

    如果十文钱一刀纸的话,即一文钱可以买十张纸。

    这个价格一出。

    天下势必轰动!

    如此质优价廉的纸张,注定会被天下人哄抢。

    顾胤沉吟片刻道:“尘儿,你这般定价,势必会对天下各地的造纸工坊,造成无可估量的打击。这岂不是砸他们的饭碗?”

    顾尘直言道:“阿耶,廉价纸张一出,的确会对各家造纸工坊产生毁灭性打击。但这对天下百姓而言,无疑功德无量!

    纸张和书籍的价格,一天不降下来,读书人获得知识的难度,就永远摆在那里。

    一刀纸六百文钱,平均一张纸六文钱。

    而一斗米才多少钱?

    三四文而已!

    百姓们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买得起书籍和纸张?

    

第5章 现代白纸诞生,现金奶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