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唐:订婚李秀宁,开局大雪龙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1章 银子哪去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https://m.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官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让他们出钱,陛下难道是疯了不成?

    但是碍于皇命,他们不敢违抗。

    捐钱就捐钱吧,只是多少的问题,依旧存在争论。

    有人觉得,自己天高皇帝远,官员众多,自己少捐一点,也是合情合理。

    反正他官小,俸禄少,加上家族也不大,没那么多钱,也很正常。

    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种大事,定当时有人记录,什么地方,哪个官员,捐了多少。

    都记录在册。

    万一被皇帝赏识,自己加官进爵,还会远吗?

    还有一些清醒之人,他们心里非常明白,这就是皇上的一次试探。

    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机会,其实就是一个陷阱。

    捐多捐少,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逐大流最好,别人捐多少,我就来个平均数,差不多就行了。

    其次,他们也意识到,这是皇帝对他们士族的一次警告。

    变相的警告。

    对百姓来说,好事,天大的好事!

    他们不懂修建漕运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对于北方来说,修建漕运是官员出钱,他们依旧是免税。

    其次,若是他们也参与其中,还能解决温饱的问题。

    这很关键,本来修建漕运一事,强制服役已经是常态。

    从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都有些不满。

    从新皇帝登基一来,一直都是各种对百姓好,为民着想,可如今做出这样的事,难免会有些失望。

    一直到政策下来后,百姓才意识到自己误会了。

    这种好事,完完全全的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来想问题。

    一些家庭勉强的人也很高兴,一个月多那一斗米,这是皇恩浩荡!

    本来强制服役,他们肯定也要参加,而且什么都没有。

    就算是赈灾,每天也只是喝粥,一天三顿粥,还要干体力活,谁吃得消?

    现在不一样。

    一斗米,自己可以随意分配,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还不用和别人抢。

    这就是发米和赈灾最大的区别。

    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也不知道这次是因为陛下亲自定夺的缘故,还是众官员都想要表现自己。

    银两的事情很快就全部汇集到了户部。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韦待价却是眉头紧皱,满脸的焦急之色。

    肖立下台后,他从萧洲刺史调到户部尚书的位置。

    为此,他还很高兴。

    因为他的爷爷韦冲本就是户部尚书,他这也算是承了衣钵。

    可上任之后才发现,这就是一个烂摊子。

    自己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大事,处理不好,怕是这尚书的位置,要拱手让人了。

    说不定还有被砍头的风险。

    韦待价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满脸愁容。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

    本是个轻松差事,只需要收集银两,然后再将总数额汇报上去就好了。

    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也清楚,按照估算来看,这次的银两起码应当超过百万两白银。

    可如今他手中的数量,只有区区五十万!

    这剩下这么多的白银,去了哪里?

第291章 银子哪去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